新闻发布会现场 金奉乾摄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12月7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金奉乾)“全市现行标准下的35.4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末的23.14%下降为零。2017年,凉州区、民勤县脱贫摘帽;2019年,全市33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古浪县、天祝县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今天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武威专场)现场获悉,武威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武威市紧盯“两个确保”目标,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底线性任务,组织开展“3+1”冲刺清零专项行动,反复“过筛子”“回头看”,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8.1亿元,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225所、幼儿园80所,乡镇卫生院17所、村卫生室349所,改造农村危房10383户,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87项。贫困群众全部住进了安全房、喝上了干净水、走上了通畅路、用上了互联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立足山、川、沙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和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武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发展带,培育起了群众家门口的产业,让广大群众吃上了稳定脱贫增收的“定心丸”。
与此同时,武威市针对南部祁连山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的实际,将3.42万户14.58万人搬迁到交通便利、地势开阔、容易培育产业的古浪县黄花滩、天祝县松山滩等45个集中安置区安置,其中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43万户6.93万人。同步配套完善移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发展后续增收产业,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培育产业难等突出问题,探索形成了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武威模式”。
武威市加大小额信贷支持力度,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把返贫致贫风险降到最低程度。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2.75亿元,回收32.75亿元;今年已发放12256户5.93亿元,发放率64.6%。及时将符合低保认定条件的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武威市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了4428元、5760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1333户50768人、特困供养人员5264户5678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15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宁县】“直播带货”为宁县脱贫致富“带路”
- 2020年09月14日脱贫致富,与“宁”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