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崆峒——平凉市崆峒区“十三五”成就巡礼城市建设篇

 2020/12/11/ 08:10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吕娅莉

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崆峒

——崆峒区“十三五”成就巡礼城市建设篇

位于中心城区新民路的平凉首座人行过街天桥。 万小莲 摄

金鼎时代广场。

十里铺村民安置楼。

纸坊沟综合治理。

  平凉日报记者 吕娅莉

  路宽且畅、楼新楼阔、城大貌秀,这是近五年来中心城区越发靓丽的容颜。

  五年的时间,在很多人看来,或许只是恍惚之间,但带给这个城市的变化却让人乍舌惊叹。

  “要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建设和经营,做好城市建设文章,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正如市委常委、崆峒区委书记陈铎所说,“十三五”时期,崆峒区紧紧围绕打造陕甘宁三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大运筹、大建设、大经营、大管理理念,积极担当、攻坚克难、创新思路,上下齐心,以大气魄、大手笔、大智慧投入到“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崆峒”建设之中,城区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群众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项目“加速度” 提升城市承载力

  最近一段时间,53岁的王小军一直在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建设工地忙活。他家所在的崆峒区白水镇位于泾河下游,看着眼前的泾河水一天天变得混浊起来,这个从小在泾河岸边长大的汉子,心中充满了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如今,他终于能靠一己之力为保护泾河生态做点事了。能参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他心里多了满满的成就感。

  “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总投资12.52亿元,实施河沟沿线排水截流改造工程、城区雨污水管网全面改造、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河沟生态修复、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6大类23项工程,建成后将全面消除平凉中心城区黑臭水体,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为全市其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区住建局副局长卢泽潮介绍道。

  “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崆峒区举全区之力实施如此重大的城建项目,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呵护民生的生动实践。”市民郭芳在网站留言里这样写道。

  城市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建设一个有温度的城市是城市建设者永恒的追求。

  “十三五”以来,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城市建设项目得以实施,相继建成。累计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5项,相比“十二五”末,各项考核指标增幅较大,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6平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8.5万立方米/天,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85.02%。

  ——城市路网体系更加完善。围绕打通城市“断头路”,完善城市路网框架,实施新科路、和阳路、永康路、永康北路、北大路、永顺路、临泾路、永兴路等城市道路工程,建成保丰路、丰收路泾河大桥两座,新建扩建城市道路26.35公里。围绕打通城市“微循环”,实施城区背街小巷硬化工程17.4公里,形成畅通快捷的“七纵二十二横”城市主干路网框架以及便利顺畅的背街小巷路网系统。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到位。建成南山生态公园提升改造、韩家沟水厂(一期)、天雨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中水回用设施、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八沟一河”综合治理、平凉城区公厕等一系列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崆峒区城市供水能力达到5.86万吨/天,城区“八沟一河”治理总长度34.16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3%,建成公园路、果园路立体停车库2座,公共厕所71座,小区配建公共停车位1.5万个,形成了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资源保障更加有力,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的新型城镇。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与优化产业结构、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与人口集聚相统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安国、白庙、四十里铺等1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在除柳湖镇外的16个乡镇均建成公寓型公租房,为乡镇干部创业干事提供了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厕所革命”,积极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乡镇公共厕所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2016年至2020年,新建商品房500万平方米,建成世纪花园、新河湾、碧湖家园、天正润园C区等一系列商住小区,每年全区新建住宅竣工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同时,在新建小区内根据规模做到了便民超市、公厕、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等应配尽配。

  ——城市经营更加特色。围绕解决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不足、缺水等“瓶颈”问题。崆峒区推进水务一体化发展,建成韩家沟水厂、天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等工程,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城区供水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围绕推进环保能源服务群众,2015年至2020年,广汇公司敷设天然气主管网20多公里,为城区居民提供了环保洁净的能源,吸引企业投资3亿元。

  住有所居为目标 托起群众“安居”梦

  “今年是实施‘国家新三年棚改计划’的最后一年,住建局、棚改中心和相关乡镇要抓住用好这一政策机遇,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以背水一战、敢死拼命的魄力,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压实责任,压茬推进,坚决打好棚改攻坚战”。2020年在全区城乡建设管理暨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上,崆峒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小林为全区棚改工作下了死令。

  棚户区改造,是一场硬仗。抢抓两轮三年计划政策机遇,健全责任落实、工作推进、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完善征收补偿安置、资金运行管理等政策措施,发扬白加黑、5+2、8+X连续作战的作风,全力推动。

  2014至2019年,崆峒区共实施22个棚改片区,5200余亩土地上的破墙、破窗、破门,在低矮潮湿的棚户区“转瞬消失”,一座座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拔地而起,无数家庭欢天喜地住进了新楼房,改变了过去几辈人想都没敢想的居住条件。

  住房问题历来是区委、区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

  过去的五年,崆峒区一手改造棚户区,一手改造老旧小区。2017年-2019年崆峒区总投资9.38亿元,共改造196个老旧小区,6.5万人因此而受益。“在坚持国家住宅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实施老旧住宅楼改造提升,使老旧住宅小区成为功能基本完善、配套基本齐全、绿化与物业管理达标、生活秩序文明健康、面貌焕然一新的宜居小区,着力营造绿色、安全、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崆峒区住建局有关人员表示。

  为解决老旧小区电梯问题,崆峒区积极探索符合平凉城区实际的住宅加装电梯模式,一手托两边,一边托“建得起”,另一边托“租得起”,既解决了老年人出行难,同时破解了老楼加装电梯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以及后期运营服务的瓶颈,使这项惠民工程能推得开、落得实。2018年-2020年崆峒区总投资3200万元,完成了78部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的任务。同时,对老旧小区实施供暖分户改造、外墙保温、楼梯间窗更换安装、楼梯间增白等均进行了改造。

  同时,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2016年-2020年,通过地方财政筹措、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资金6265.6万元,对全区3715户困难户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改造面积31.62万平方米,邀请第三方鉴定机构对全区80217户农户进行了全面“过筛子”排查鉴定,并根据住房等级类别逐乡(镇)、逐村、逐户悬挂标识牌,完成了12439户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信息录入核验工作,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难、修房难问题,全面消除了C、D级危房,为崆峒区脱贫退出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宜居为核心 彰显城市独特魅力

  2020年9月10日,市民惊喜地发现街面上多了几辆绿色的新能源垃圾压缩车在来回穿梭忙碌。垃圾压缩车按照“日产日清不落地,收集运输全封闭”标准进行规范化作业。将原来“日产夜清”的收运模式调整为“日产日清”,这是区环卫对垃圾收运模式进行的一次大力改革。

  采取“日产日清”及时收运不过夜作业模式后,垃圾收运车进入小区、单位“上门收废”,对街面垃圾桶点进行全面取缔,解决了垃圾桶推出街面乱摆乱放污染环境、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等问题,使中心城区市容市貌更加整洁靓丽,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同时消除了夜间收运垃圾产生的噪音问题。”崆峒区环卫处副主任扁亚军介绍道。

  治理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核心,也是提升城市品质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为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2016年至2020年,崆峒区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以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立体绿化等模式,在宝塔路、定北路、南环路花坛、西门口花坛、泾河北侧河堤新增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04.36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灌木145.5万株,绿地率增长到38%,绿化档次和品位有了显著提高。

  中心城区环境整治上,全面推行“1格+N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纳入环卫清扫保洁,落实24小时严管、18小时动态保洁措施,实现了路面无积存、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这五年累计处置生活垃圾50万吨,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对违规设置户外广告、乱泼乱倒等各类破坏市容卫生行为的监管,先后发现、查处违法行为110余起,清理拆除广告、标识牌等320处,清理乱摆摊点100多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水平得到改善提升。

  聚焦痛点堵点难点 优化行业营商环境

  自2020年1月起,崆峒区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统一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网上办理。

  五年来,崆峒区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最集中、呼声最迫切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企业减负、为群众解忧,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设立崆峒区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窗办理”。积极发挥部门牵头作用,联合区自然资源分局,在政府大厅设立2个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一窗受理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各项审批事项;结合机构改革,成立政务服务股并全建制入驻政务大厅,为项目申报单位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帮办代办等各项业务办理服务。

  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实现“不见面审批”,大厅窗口通过在线审批平台实时统筹调度项目审批进度,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项目按照规定时限完成审批,让项目申报单位在审批过程中享受到最便捷的流程和最高效的服务。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现“一张表单”、“一套流程”。按照事项、环节、材料只减不增原则,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审批、竣工验收或备案审批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减至7个工作日,压缩53%,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压缩57%。 

  2020年,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两手抓的重要节点,为确保全区重点项目、民生工程不断档,保持新开工项目建设后劲,崆峒区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加快审批效率,对重大项目、民生工程采取专人负责、挂牌督办、限时办结的方式,确保各项审批事项快速有序、依法依规推进。截止目前,共受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514项,办结490项,在办24项,办结率95%,其中:建设工程施工许可148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142项、建设工程安全备案128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9项、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26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18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或备案19项。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