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白银:强产业 促振兴 摘穷帽

 2020/12/11/ 08: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记者 侯小宝

白银:强产业 促振兴 摘穷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侯小宝

  “全市37.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80万白银人民将以昂扬的姿态步入全面小康社会。”12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白银市委书记苏君如是说。近年来,白银市坚持把精准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乡村振兴,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聚焦重点 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白银市持续推进“3+1”冲刺清零和“5+1”巩固提升行动,在农村饮水、医疗卫生、住房安全等方面,集中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

  白银市扎实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2016年以来,完成危房改造2.65万户,农村危房清零任务全部完成,部分特困户仅花了1万元就住进了新家。通过自来水入户、建设集中取水点等方式,白银彻底解决了123.2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政策的帮助下,村民看病难不再是问题,目前,全市3.54万名慢性病患者、1.93万名常见病患者被纳入到“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

  突出特色 农业产业体系拉开架势

  产业扶贫是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近年来,白银市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黑毛驴、水产养殖、文冠果“十大特色产业”。通过开展“破三弱、强造血”“两园两率两节点”等产业脱贫行动,建成脱贫产业园330个、特色产业园403个。在“扶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发展模式下,每家每户都有了“旱涝保收”的增收渠道,贫困户依托产业实现增收3165元。

  产业融合发展才能走得更远。白银市通过大力实施新兴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和品牌创建行动,有效构建了企业、农户、市场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目前,这里已引进新疆润丰、陕西海升等一大批龙头企业443家,建成家庭农场1839家;谋划建设10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链、6个甘味品牌、5个万亩牧场、4个绿色生态示范带(地),会宁小杂粮、靖远羊羔肉、景泰戈壁鱼虾、平川黑毛驴等一批“银字号”产品享誉全国。

  补齐短板 有序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衔接转换至关重要。为确保两大战略接力跑的“冲刺交棒”与“起步接棒”,白银市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产业、就业和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村镇规划,补齐短板,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白银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每年将20%的行政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洁村,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和生态绿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白银区“六朵金花”,涌现出了会宁县丁家沟线川、靖远县水韵独石、平川区古村落小黄湾等一批特色独具、乡愁浓郁的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同时,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培育文明乡风、时代新风,真正让农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