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张家大坪村韭黄丰收了——兰州市西固区第三届“金凰后”韭黄开镰丰收节侧记

 2020/12/14/ 09: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牛占虎

张家大坪村韭黄丰收了

——兰州市西固区第三届“金凰后”韭黄开镰丰收节侧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开镰咯!”随着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响震原野,农民们齐齐举起草叉翻动麦草,一排排打着“自来卷”的韭黄呈现在眼前,叶黄如金、茎白如玉,空气中弥漫开特有的“韭”气。揭草帘、挑盖草、起沟槽,开镰、分拣、扎捆,“韭”农们娴熟的动作一气呵成,每一道工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参加一年一度韭黄开镰收割宏大场面的同时,也与农民们分享着丰收的快乐。

  陇上“金凰后”,隆冬庆丰收。12月12日,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村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第三届“金凰后”韭黄开镰丰收节在这里拉开序幕,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盛景,舞狮、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节目轮番上演,古朴村落洋溢着隆重喜庆的节日氛围。

  当地割韭黄的老把式张海拿着特殊的镰刀顺着露出韭黄种植的沟槽巷道用力“拉”开了收割的第一镰,随着镰刀拉动,鲜嫩的韭黄倒向一侧,跟在后面的人们小心翼翼地整理扎捆。

  62岁的张海是张家大坪村村民,种韭黄30多年了,他见证了张家大坪村韭黄种植由小面积到规模化种植,由最早的自己家吃和给亲戚朋友送到成为村民家庭增收主要来源的变迁。

  在韭黄丰收节现场,种植户代表手捧自家收割的韭黄“头菜”登台展示,现场竞拍各自的精品“头菜”,竞拍场面热闹非凡。 5880!“头刀菜”身价不菲,一把“头刀菜”以5880元落槌成交,当场被一名爱心企业家拍得,他表示要再买一千斤赠送给一线环卫工人。

  与此同时,韭黄包饺子比赛也在激烈展开。剁馅儿、擀皮儿,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饺子在巧手中被“创作”出来。这边包着,那边下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如同“元宝”,象征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离西固城区较近的张家大坪村仍存有原生态古村落的风貌,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韭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植韭黄已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支柱产业,韭黄变“黄金”,铺就金色致富路。

  韭黄古法种植传承人张正荣说,韭黄在张家大坪村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爷爷一辈还种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到了父亲手里就开始种植韭黄,近几年由于价钱好,当地家家户户种韭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正常年份种一次收五茬,现在收成好时一亩地能收3000一4000斤,地头上批发一斤9元,零卖13元。他家今年种了2亩,收入8万元左右。

  在当天的韭黄开镰丰收节新闻发布会上,西固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苹介绍,今年,张家大坪村韭黄种植面积520亩,年产量约91万公斤,年产值1560万元。当前,韭黄种植已成为张家大坪村村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4万元。张家大坪村的韭黄采用“麦草覆盖”的传统古法种植,每一个步骤都充满农民的诚意与用心。因为在韭黄种植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张家大坪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未来将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西固“金凰后”韭黄的特点是茎如白玉、叶似黄金、营养丰富、鲜嫩可口,以它独特的辛香气味而成为北方冬至、春节等时节包饺子的首选材料,凭借无公害、口感纯正的独特优势,成了广大民众餐桌上的“宠儿”,是冬春季时令蔬菜的美味臻品。韭黄远销北京、广州、西安、新疆等地,张家大坪韭黄种植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

  本届“金凰后”韭黄开镰丰收节活动,也是西固区全年乡村旅游推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集中推广“金凰后”韭黄品牌,以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主抓手,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旅融合、产业融合,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使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让“旅游+”“+旅游”成为助力全区乡村振兴新引擎。

  西固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梅表示,张家大坪韭黄注册“金凰后”商标,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韭黄销售除了传统渠道,电商也是重点的拓展渠道。“金凰后”品牌享誉金城,蜚声陇原,走向全国。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