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移护家园 绿进沙退创奇迹
——记全国劳动模范、古浪县八步沙集体林场场长郭万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从一名普通护林员,到治沙造林带头人,郭万刚四十年如一日,战风沙,斗荒漠。不仅为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创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也为改善西部地区生存环境,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县城东北30公里处、土门镇3公里处,这里曾经荒无人烟,风沙肆虐,严重侵蚀着周围村庄和农田,威胁着周边铁路、公路的畅通,影响着当地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初,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等6位老汉为了保卫家园,联户承包了八步沙7.5万亩沙漠,在原本几乎寸草不生的荒漠区治沙造林。80年代中期,父亲因身体原因退出治沙,郭万刚开始顶替父亲治沙造林。
2000年冬,郭万刚被大伙推举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上任伊始,他动员组织150多人的治沙队伍,挺进腾格里沙漠南缘腹地,对八步沙最后2万亩沙漠进行治理。经过3个春秋的连续苦干,共栽植柠条、沙枣、花棒、梭梭、白榆等各类灌木360万株。
2003年,郭万刚带领他的治沙团队,又承包治理离八步沙25公里、占地11.4万亩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一带的沙荒地。该地段每年5至10级以上大风要刮100多天,肆虐的风沙直接侵害着黄花滩4万移民的生产生活。
“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为了全面彻底治理沙漠,2003年国庆节后,郭万刚卷起铺盖,走进了黑岗沙,住进了土坯小屋,整天领着200人的治沙队伍,与茫茫沙漠展开决战。
选苗、挖坑、种植……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黑岗沙等地的沙患得到了有效治理。
压沙造林40年来,特别是郭万刚担任场长以来,八步沙林场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埋压草方格沙障4万多亩,封山育林5.5万亩,修建通向沙漠腹地的压沙造林道路34公里。林场自筹资金420万元,完成省道308线通道绿化10公里、金色大道绿化32公里,黄花滩绿洲移民基地农田林网造林折合面积5000亩,栽植各类苗木100万株,成活率达到80%以上。
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使周边10万亩农田得到了保护,确保了干(塘)武(威)铁路及省道308线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为治理当地生态环境作出了杰出贡献。
多年的治沙实践中,郭万刚对“一把草、一棵树、压住沙子防风掏”的传统治沙方法进行了改进和补充,他采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在固定的沙丘周围构筑立体固沙体系,在林场建设经济林,在活动沙丘上种植饲草灌木,在风沙前沿栽植防风固沙林,在农田地带营造大网格农田防护林,辖区草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将侵袭土地的沙丘变成了土地的绿色屏障。
经过几年努力,林场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由原来的年均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彻底改变了贫苦落后的面貌,实现了沙漠变绿、治沙人致富的理想。同时,使林场周边10多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亩均增产10%以上,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据林业专家评估,八步沙林场建成的防风固沙林带,目前活木蓄积量在2万立方米以上,林中每年产鲜草500多万公斤,产薪柴200多万公斤,其经济价值在千万以上。其更大的生态价值,是确保了境内10万亩良田每年增收200万元,创造了绿进沙退的治沙奇迹。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08日八步沙林场荣获“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 2020年09月30日致敬时代楷模 “关爱八步沙林场大漠治沙人眼健康公益行动”启动 为“六老汉”三代治沙人“点亮明眸”
- 2020年01月19日【新春走基层】八步沙林场的新期待
- 2019年12月06日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走进四川大学重庆大学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