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实录(文+图)

 2020/12/23/ 15:28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23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新闻发布会,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陇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郃,陇南市副市长张宏,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郭锦诗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11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省宣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全省75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退出。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为了全面回顾总结我省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力奋斗奔小康,经省委领导批准,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州委书记和市州长以及有关方面领导,为媒体朋友们讲述甘肃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生动故事。

  今天是实地举行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先生,陇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郃先生,陇南市副市长张宏先生,请他们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4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感谢大家的到来。新闻发布会全程将通过“新甘肃”客户端、“视听甘肃”客户端、“甘肃发布”微信公众号、“甘肃发布”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陇南电视台和陇南发布新媒体客户端也将进行现场直播。

  首先,请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先生作介绍。

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

  崔景瑜: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介绍陇南脱贫攻坚情况。首先,我代表陇南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大家长期以来关注支持陇南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也向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青岛市、省级帮扶陇南各单位和为陇南脱贫攻坚提供支持帮助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陇南一直是深度贫困地区。这里既是山清水秀、气候温润的“陇上江南”,又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典型代表。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2013年,建档立卡之初,全市9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5个为深度贫困县,3201个行政村有贫困村1707个,占53%,288万人口有贫困人口83.94万人,贫困发生率34.1%,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改天换地的斗志、实干苦干的作风和“敢死拼命”的精神,拔穷根、改穷窝、兴富业、建新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83.9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0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陇南被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2020年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2020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陇南召开,通过了《陇南共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第一,凝聚攻坚合力,苦干实干拼命干。过去,扶贫工作主要以扶贫部门为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省市县三级部门定点驻村帮扶,中央单位、青岛市和社会各界倾力相助,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市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挂牌督战,亲自带头抓扶贫,包抓特困片区、帮扶最偏远和脱贫难度最大的乡村。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协同作战,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省、市、县1262个单位开展结对帮扶,联系包抓全市20.1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707个驻村工作队、5218名驻村工作队员常年扎根基层,战斗在一线,精准落实“一户一策”,点对点拔穷根。青岛市全力帮扶陇南,累计援助帮扶资金23.27亿元,实施项目510余项,惠及贫困人口20余万人;援建扶贫车间341家,吸纳5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帮助培训1052名专业人才,选派332名专业技术人员援助我市。8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物资资金5.5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77个。社会各界积极帮扶支持,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我们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选优配强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主体作用,大力开展“自力更生奔小康、党的恩情永不忘”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全市上下形成了苦干实干、战天斗地、决胜脱贫的浓厚氛围。

  第二,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实现人人都有“三保障”。过去的陇南山村,许多群众住的是土坯房,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子,全面补短板、解难题。我们对农户危房做到了“应改尽改”,2013年至2019年,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3万户,受益49万多人;“十三五”期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49万户6.18万人,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通过工程措施,有效解决了全市195个乡镇3201个行政村23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优惠政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建农村“两类学校”146所,有效改善农村上学条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零辍学”目标全部实现。基本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全面落实了医疗救助政策,建档立卡人口实现参保全覆盖,使群众真正有处看病、看得起病。

  第三,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产业,实现户户都有“摇钱树”。过去的陇南山区,群众致富门路少,经济来源单一,没法挣钱是贫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们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保证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重中之重,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宕昌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坚持发展亩均3000元以上的种植业、户均1万元以上的养殖业,“五小产业”遍地开花,产业园、示范点和产业带蓬勃发展,全市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5户、贫困村合作社7190个,以花椒、辣椒、油橄榄、核桃、中药材、蜂蜜等“麻辣香甜”产业为代表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值180亿元,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达3200元,“地下有药、树上有果、空中有蜂、林中有鸡、四季有花、村中有客”成为陇南特色产业多业态融合、立体化发展的真实写照。积极发展电商,全市开办网店1.4万多家,让陇南农产品走出大山,2020年电商收入对贫困群众的贡献预计将达到900元。强化劳务输转和就业创业,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应输尽输。开发公益性岗位5万多个、创建扶贫车间401家,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通过发展多元产业,实现了贫困群众户户有主导产业、有稳定收入。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3536元提高到2019年的7734元,今年预计将超过8000元,年均增长13.9%。

  第四,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都有新面貌。过去的陇南,许多山村不通路和电,人居环境脏乱差。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对陇南行路难的感叹。当地群众常常用“出行基本靠走、家电基本没有、通讯基本靠吼”来戏称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的落后现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反复“过筛子”拉网排查,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新建乡村公路1.2万公里,硬化村组道路、村内主巷道、改造提升联网路7500多公里,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全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宽带、所有自然村通动力电和手机信号。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力整治脏乱差和“黑房子”问题,开展“拆危治乱”,推进移风易俗,危旧房、“空心房”、废弃圈舍基本清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拆危治乱”被国扶办列为人居环境改善典型案例,贫困村旧貌换新颜,贫困群众精神焕发,陇南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陇南可以说是“山美水美村更美”。

  回顾陇南的脱贫攻坚,我们深切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几年是陇南减贫进度最快、脱贫成效最好、贫困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从产业单一到多元发展,从破烂陈旧到新容新貌,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精神面貌和乡村基础条件、社会事业、发展动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奋勇争先,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陇南,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崔市长的介绍,下面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陇南是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陇南的电商扶贫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在助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介绍一下陇南电商有哪些带贫经验?

陇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郃

  杨郃:

  陇南生态良好、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油橄榄、花椒、核桃、苹果、中药材、木耳、土蜂蜜等很多优质农产品普遍存在销售难题,藏在深山人不识,严重制约农民增收。从2013年底开始,陇南抢抓“互联网+”机遇,以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助农增收为出发点,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用强大的行政推动力加快电商发展,构建了电商扶贫网货供应、网络销售、物流配送三大平台,探索出了“六路带动”的电商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解决了农特产品的“卖难”问题,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加大产销对接和消费扶贫力度,大力发展同城配送、直播带货,形成了卖全国、卖跨境的“外循环”和自产自销“内循环”互补发展模式。

  一是电商网店带动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店”建设,即一个贫困村至少建成一家网店,引导鼓励支持能人大户、乡村干部、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创建网店,通过收购销售贫困户农特产品,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村”的电商网店带动模式,全市贫困村开办网店1499家,带动15万贫困人口增收。

  二是电商产业带动模式。通过“电商+企业+贫困户”“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网店+贫困户”的方式,将贫困户直接作为电商企业的供货商,电商企业与贫困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贫困户按标准生产可供网商销售的产品,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是电商创业带动模式。通过鼓励引导扶持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残疾人带头进行电商创业,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自身能力参与电商扶贫。全市电商“双创”人数达到1.8万多人,其中贫困户直接开办网店285个。

  四是电商就业带动模式。通过打造电子商务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全产业链,建设“电商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就业。贫困户利用农闲时间,灵活就业,参与产品采摘、包装、搬运等,电商企业、合作社、网店按时或按件计费,给就业贫困人口发放工资,日工资平均100元以上,累计带动就业超过22万人。

  五是电商入股带动模式。积极引导动员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将闲散资金、扶贫产业到户资金、土地等入股到电商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定期享受分红,增加收入。

  六是电商众筹带动模式。以农业扶贫类众筹为主,用讲故事的方式预售团购产品,促进消费扶贫。全市连续举办三届众筹扶贫大赛,带动贫困户发起500多个项目,6万多人次参与,实现网上销售1200多万元。“陇南农业众筹扶贫大赛助力脱贫(案例)”,获选人民日报社、中国扶贫基金会“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要素投入模式”推荐案例。谢谢记者的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今年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陇南召开,发展富民产业已经成为陇南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请介绍一下陇南在产业扶贫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推进措施?

陇南市副市长张宏

  张宏:

  陇南之贫,根本原因在于人多地少、产业落后。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盯贫困之根,把发展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按照“念山字经、打生态牌,长短结合、多业开花,全链培育、全程扶持,双线促销、多元带贫”的思路,拉开架势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打出了产业扶贫组合拳,依托组织推动、资金保障、科技支撑3大体系,有力推动了产业兴旺。全市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值180亿元,特色产业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达3200元,占比41.6%。

  一是强化保障体系建设。我们通过统筹市县乡三级组织力量、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东西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力量,坚持一个产业确定一套工作班子、组建一支技术队伍、编制一本到村产业培育方案,压实责任,细化分工,确保了产业扶贫措施落地落实。通过精准安排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市县财政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整合切块财政涉农资金、建立“3+1”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用好信贷资金、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撬动社会资金、入股经营激活群众资金6个渠道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难题。通过培育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科技项目、选派科技副乡镇长、派驻农技员、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干部职工开展产业综合管护行动,强化了产业扶贫科技支撑力。

  二是强化产销体系建设。我们坚持产加销全链条培育、一二三多业态融合、“种养储”一体化推进,大力发展亩均3000元以上的种植业、户均1万元以上的养殖业,积极发展“五小”产业,打造了一批百亩试验园、千亩产业带、万亩示范区。引进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5户,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在贫困村建设果蔬保鲜库,提升了果蔬储存保鲜能力。注重品牌塑造,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242个,陇南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多措并举畅通传统销售渠道,举办各类产销对接会促进大批量销售,发展订单种养定向销售,深化消费扶贫定点销售,通过电商“网销全国”“卖向世界”。

  三是强化带贫机制建设。我们始终以贫困户为主体、稳定增收为目标、利益联结为保障,不断深化“三变”改革,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带贫的“宕昌模式”,“土地流转+股金分红+就地务工+利润分红+产品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种苗免费+以奖代补+保底收购+农业保险”的兜底保障机制,“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贫困户”的旅游扶贫产业体系,把贫困群众嵌在产业中、连在农村经济组织上,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在产业链上有事干、有钱挣,形成了产业带动、就业带动、旅游带动和生产要素入股带动的多元带贫格局。谢谢记者的提问。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陇南的“拆危治乱”集中行动有效治理了人居环境,助推了脱贫攻坚,请介绍一下具体成效?

  杨郃:

  近年来,陇南市通过灾后重建、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农村安全住房,但仍有群众习惯在原有的危旧房中生产生活,既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风貌。为此,从2019年开始,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政府的执行力、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全市乡村大力推进“拆危治乱”集中行动,拆除长期闲置废弃的危房、老旧房、“空心房”、废弃的草房圈舍、残垣断壁。两年来共拆除危房旧房56万间,拆除残垣断壁5.2万处74.57万米,清理垃圾25万余吨,复垦土地1.59万亩,“拆危治乱”从根子上解决了住房不安全问题,“拆除”了保守思想,治理了脏乱差,改变了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有力提振了群众的脱贫信心,为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支持和一致赞誉,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是夯实了群众住房安全基础。通过摸底鉴定和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对有使用价值的旧房通过维修加固改造为生产用房,在保障有安全住房前提下,拆除长期闲置的危旧房、“空心房”、废弃圈舍和残垣断壁,实现了应拆尽拆、应建尽建、应修全修,极大保障了群众安全住房需求,彻底消除群众住危房的可能性,使我们在保障群众安全住房方面底气更足了。

  二是提高了脱贫攻坚的成色。通过“一拆三改两化”“五个率先”“拆、清、治、改、转”“先易后难”等做法,有效解决了“新房不住住旧房”“子女住新房、老人住危房”和“有新房无新村”的问题,消除了农村落后生活方式存在的土壤,引导群众告别了烟熏火燎的落后生活方式,点燃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依靠自身努力脱贫摘帽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巩固扩大了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按照宜建则建、宜绿植绿、宜耕还耕的原则,土地资源得到集约高效利用。昔日废弃的打麦场变身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复垦后的土地规划成为小菜园,让美丽乡村绿树成荫、山水相映、整洁有序。结合开展“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影响环境的“治乱”工作,从“眼前”延伸到“身后”,无使用价值、影响村内交通、水路、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乱建乱搭的简易建筑、废弃圈舍、厕所全部得到拆除,房前屋后和巷道积存的垃圾,沟渠的黑臭水体等得到清理整治。美丽乡村由“一片美”迈向“全域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四是保住了乡村发展的文化根脉。按照“一保二建三修四拆”的原则,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应保尽保,让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房子得到更好保护,通过仔细甄别研判,科学合理规划,用心呵护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赓续乡村文脉,留住乡愁之“根”。比如武都张坝、徽县稻坪、康县朱家沟等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村落得到保护和改造,留下了乡愁,集聚了人气,夯实了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谢谢记者的提问。

中青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目前,陇南市八县一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是当前和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请问陇南在防止返贫监测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张宏:

  这个问题问得好。脱贫后如何实现不返贫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事情,我们始终把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作为脱贫摘帽后的重点工作任务,持续聚焦两类群体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出短板,通过科学研究实施方案,探索建立识别、帮扶和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事前预防,精准事后帮扶,发现风险、跟进措施、动态清零,逐步形成了陇南市“3229”精准防贫工作体系(关注三类重点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设定两个认定条件:潜在风险造成现实困难、影响到“两不愁三保障”;采取“线上、线下”两种筛查方式,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教育、住房、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扶志扶智等9类帮扶措施),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为“十四五”和乡村振兴期间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全面排查监测。建立了“常态化比对和动态化监测”识别机制,做到对象精准。通过农户申报、走访排查、筛查预警等手段,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监测纳入。充分发挥各县区脱贫攻坚大数据中心作用,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分析比对,监测筛查家庭变故信息,及时预警并反馈乡村核查,做到户内风险点掌握精准。同时,在定期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化基础调查,全面摸清群众生产生活和收入变化情况,对因灾因病因残等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建立台账、纳入监测,做到监测对象精准。比如,今年我们对“8·12”暴洪泥石流的受灾群众,全部落实了相应救助措施,确保有安全住房、供水正常、道路基本畅通、学校正常上课;对因灾造成返贫致贫风险的2145户8547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补齐因灾造成的短板弱项,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二是精准有效帮扶。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台账,采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并创新设立精准防贫保险,做到精准有效帮扶,全市7.3万边缘和监测人口,全部采取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在产业扶持上,出台奖补办法,对历年已脱贫户和监测户、边缘户扶持发展到户产业,持续稳定增加经营性收入。在促进就业上,出台差异化、阶梯式劳务奖补政策,通过向外输转、县内务工、参与灾后重建、企业帮扶等措施,确保工资性收入不减。对无法通过产业和就业扶持消除风险的,以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两户”,落实行业扶贫和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因需施救、精准施救,实现困有所助全覆盖。总的来说,就是做到了风险户“户户有帮扶机制,人人有防贫措施”。

  三是强化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不断健全完善反应迅速、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体系,以责任落实促进政策、工作落实。持续开展挂牌督战,定期调度监测帮扶工作,市县级领导干部包抓最偏远、难度最大的村,帮扶最困难的户,和群众绑在一起干,工作上抓早,措施上抓细,帮扶上抓实,做到风险不累积、不升级。乡村两级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常态化入户排查,落实帮扶政策,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发现、早帮扶、早清零。谢谢记者的提问。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长期以来,陇南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是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典型代表,通过持续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据了解,2019年底时陇南仍有3.69万贫困人口、142个贫困村、3个贫困县未脱贫,请问,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特别是今年以来,为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陇南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崔景瑜:

  今年是陇南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同时也是陇南各种困难和矛盾交织的一年。去年年底,陇南还有三个县没有脱贫摘帽,还有3.69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还有142个村没有整村退出。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是关键的一年。如何克服暴洪泥石流灾害、新冠肺炎疫情对陇南的影响,如何确保三个县整县退出,142个村整村退出,保证3.69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这是对我们的一个严峻的考验。

  根据今年脱贫攻坚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打了三个攻坚战。第一个是百日攻坚战,第二个是百日巩固提升攻坚战,第三个是百日决胜收官攻坚战。这三个攻坚战,我们所做工作的核心就是各级领导干部挂牌督战,补齐短板弱项,及时解决贫困县、贫困家庭、贫困村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盯紧“人”这个核心。脱贫摘帽能不能脱得好、脱出质量,关键还是要看每家每户、每个贫困人口能不能够如期脱贫。按照年初确定的“一户一策”的对策,我们增强了挂牌督战的力量,对帮扶的力量做了新的部署和调整,及时分析和找出了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短板弱项。

  比如,针对外出务工、就业难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加大了与东南发达地区、重点劳务地区的组织化劳务输入力度。二是加大了本市、本县重点项目的开工进度,尽可能的创造就业岗位,让更多的贫困的劳动力在本地就业。

  针对疫情防控、外出务工受阻的实际。我们开发了健康绿码,每一个村医和疾控中心,都为外出务工人员签字背书,提供健康证明。同时,我们还在口罩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免费发放了5万只口罩,为劳务人员外出务工创造条件。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保障了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在特殊的收官之年,能够稳定地达到收入的标准,达到脱贫验收的标准,圆满地实现了“一户一策”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盯紧“村”这个重点。142个未脱贫村从数量上来讲也不小,面很大,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挂牌督战过程中,全市31名市一级的领导,包抓了142个未脱贫的村,采取了“一村一策”的办法,解决了未脱贫的142个村11项脱贫指标的短板弱项问题。现在看,因为加大了督战的力量,这142个村的脱贫攻坚的质量都是比较高的。

  第三个方面是盯紧“县”这个关键。在全省8个未脱贫县里,陇南占了3个,其中西和、礼县、宕昌都是深度贫困县,也是最硬的骨头、最难以脱贫的三个县。联系这三个县的省级领导亲自督办督抓,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围绕着县一级的脱贫标准,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弥补短板弱项。到目前为止,这三个未脱贫的县,现在已经实现了全部脱贫摘帽,142个村也全部脱贫退出,3.69万人口一个不落的都已经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今天的三位发布人,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