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守护农村孩子的求学梦
——甘肃省全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调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
“十三五”时期,我省聚焦困难群体,瞄准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农村基础教育取得长足发展。陇原大地上,一所所焕然一新的农村学校里,国旗飘扬、书声琅琅,孩子们在校园里学习锻炼、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条件持续改善
临夏县漫路中心小学幼儿班的小朋友们正在玩耍。
来到清水县白驼镇化岭小学时,学校正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干净漂亮的校园里,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跳圈圈、玩趣味足球;小学生们打篮球、踢毽子、滚铁环,或是跟着老师跳绳、打沙包,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
化岭小学集小学和幼儿园于一体,服务化岭村小庄和大庄两个自然村,现有幼儿5名、教师1名,小学学生25名、教师5名,师资力量配齐,课程开设齐全。
“2015年以前校舍破旧,各类教学设备也很缺乏。通过农村学校改薄项目,重建了校舍,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校长王文华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里各种教学设备齐全,有图书室、心理辅导室和卫生保健室等,体育器材学生人手一个还有富余,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确保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优质教学。
长期以来,农村孩子面临着幼儿园无处可上的难题。2016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学前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作用,我省统筹实施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乡村幼儿园4224所(含小学附设幼儿园),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基本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弥补了农村幼儿园数量不足短板,极大地缓解了贫困地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临夏县漫路乡漫路中心小学里,身着统一服装的幼儿园小朋友们三三两两开心地滑滑梯、玩跷跷板。
“原先办学条件很差,只有两排平房和最基础的教学设备,老师和学生都留不住。”教师管秀珍说,刚参加工作时,学校还是平房,住宿和工作条件都不好。
2014年,临夏县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漫路中心小学新建了教室和塑胶操场,配齐了电子白板、实验室、电脑室等多功能教学设施,解决了教师生活用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现在,漫路中心小学已发展为集幼儿园和小学于一体的综合学校,学生多来自漫路乡周边村庄,且数量逐年增长。
在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已经成为我省很多地区解决农村孩子“入园难”的主要方式。
在临洮县后地湾小学,记者看到新翻建的校舍里学生们正在上课。塑胶操场干净漂亮,有些孩子正在打篮球、踢足球。
“借助建设脱贫攻坚示范村的机遇,学校各方面条件改善明显。学校现有幼儿园学生9名,占地300平方米的室外幼儿园活动场地1个,幼儿大型玩具滑梯2个,饮水机、消毒柜、小型儿童玩具等配备齐全。”临洮县后地湾小学校长任生顺说,学校现有基础设施和各种教学资源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
“十三五”期间,我省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持续实施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有效扩大了学前教育资源,强化了学前教育运转保障,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了保教水平。2019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6.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57%。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为缓解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现状,2016年以来,我省通过“特岗计划”、中小学教师转岗、巡回支教、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补充幼儿园教师,对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按每月不低于4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使农村幼儿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到2019年底,幼儿园教职工数达到了7.15万人,有效缓解了幼儿园师资紧缺问题。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18日平凉市崆峒区 农村幼儿园小书架和农家书屋添“新丁”
- 2021年01月01日【深度报道】守护农村孩子的求学梦 ——甘肃全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2020年12月29日3年累计投入13.27亿元 甘肃解决48万边远农村师生采暖住宿问题
- 2020年12月15日25个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公示 甘肃省16名教师名列其中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