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卓尼:有机肥当家 播出绿色新希望

 2021/03/17/ 16:41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徐锦涛 通讯员梁红芳

正在撒施有机肥、犁地的村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通讯员梁红芳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梁红芳

  春种一斗籽,秋收万担粮。当前,卓尼县部分乡镇进入春耕生产的大忙季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五无甘南”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当地以往春耕春播中大把撒施化肥的“旧模式”不见了,农家肥、有机肥成为群众“新宠”,绿色种植在广袤的田野上蔚然成风。

  在卓尼县藏巴哇镇,冬播农作物已开始返青,一片片青绿的秧苗生机勃勃。一路走来,随处可见群众忙碌的身影,耕地、播种、施肥、揭膜……一幅“春忙备耕图”在乡村田野间徐徐展开。

  “把苗子的间隔再放大一点儿。”正在给当归苗放线的村民汪志毅对不远处忙碌的妻子喊道。接着,他回头对记者略带歉意地笑着说:“种药材是个精细活,撒肥料、选苗子、下苗子,一样都马虎不得。”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放眼望去,藏巴哇镇黝黑松软的土地上,一袋袋翠绿的“有机肥”分外显眼。“县里从去年开始在每个乡镇试点施用有机肥,经过一年多的成效观察和宣传,今年群众普遍开始施用有机肥。”藏巴哇镇负责人说。

  藏巴哇是卓尼县有名的药材种植大镇,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药材产量高、收入好。然而,由于常年使用化学农药化肥,近年来土壤结构改变,药材质量大不如从前。为此,卓尼县积极探索科学助农,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良种良法试验示范。另外,大力倡导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有效改良土壤,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为确保春耕不误农时,我们早早就着手统筹有机肥、地膜等农资,特别是强化有机肥的市场监管。同时,技术人员每天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合理施用有机肥,杜绝化肥和化学农药流入。”卓尼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连日来,纳浪镇政府旁边的供销社门前,运送有机肥的农用车络绎不绝。

  “去年我家用36袋有机肥种了青稞、麦子、油籽,发现与往年用化肥的收成差不多,但地的肥力提高了。今年我又买了50袋有机肥,准备种药材,希望有个好收成……”在纳浪镇若龙村有机肥发放现场,村民赵玉红说。

正在拉运有机肥的纳浪镇若龙村村民赵玉红。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通讯员梁红芳摄

  坐上赵玉红的拖拉机来到田里,只见村民们三五成群,或卸肥料,或铺地膜,或撒种子,忙得热火朝天。

  村民马全神女正在盖地膜。她熟练地用铁锹铲起土来,快速而轻巧地压住地膜两边,远处的老伴默契地一边将地膜卷一点点摊开,一边用力将地膜扯紧。一会儿工夫,一行行黑色的、镜面一样的地膜便整齐地铺在了地里。“地膜下面种的是麦子,今年我家的10亩地全部使用有机肥。去年用有机肥种植党参,产量还可以,种了一年地里的土也松软了一些。”马全神女说。

正在盖地膜的纳浪镇若龙村村民马全神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通讯员梁红芳摄

  卓尼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卢勇说:“卓尼县在2020年实施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全面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计划推广使用有机肥1.5万吨,替代率达到100%,实现全域无化肥、无污染、无公害的目标。”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扶植以全域无化肥为目标的“生态沃土”,卓尼县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草田轮作行动,有效遏制土壤板结、农作物品质下降的现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耕地质量稳中有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在纳浪镇的蔬菜大棚里,村民赵永华指着一排排长势喜人的辣椒骄傲地说:“我种菜一直用的是农家肥,拿到市场上一检测,啥都不超标,收购的人抢着要,现在人们就需要这种绿色无污染的蔬菜。”

  卓尼县在粮食作物、中藏药材、设施蔬菜、高原夏菜等各类农作物上大面积推广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更“绿”、品牌质量更“优”,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卓尼当归”“卓尼柴胡”等一批农产品“三品一标”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

村民根据放好的线种植当归。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通讯员梁红芳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