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市州发布  >  陇南新闻发布

陇南市2021年第一次生态环境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1/04/12/ 11:02 来源:陇南市生态环境局

  4月1日上午,陇南市召开2021年第一次生态环境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海军主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姬滨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和陇南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主持人: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召开陇南市2021年第一次生态环境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同志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姬滨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其他领导同志。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有:陇南日报、陇南发布、陇南广播电视台、陇南之声、武都电视台、武都发布、陇南市人民政府网,同时也邀请了市委网信办的负责同志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

  这次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姬滨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和陇南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姬滨: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下面我来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2020年工作回顾。“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整改各类突出问题为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一、靠实政治责任,健全体制机制,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序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制定出台了《陇南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健全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49个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体系。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自然生态保护、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工业企业等10个专业委员会,由分管行业副市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主任,构建起生态环境保护“1+10”组织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责具体细化,进一步落实了“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

  二、主动担当作为,严格落实整改要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进展顺利。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强化督查督办,全力攻坚克难,多次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各县区党委、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全力以赴,采取加大督查检查、预警通报、考核问责等方式,推进完成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拆迁、办理国家相关部门准入手续等难点问题的整改工作。查处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22起,罚款1509.48万元,按照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查处案件196起(其中查封扣押69起、停产限产118起、移送公安8起,按日计罚1起),形成有效震慑。持续推进各级各类问题排查整治,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红线。

  三、围绕重点任务,坚持目标导向,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陇南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整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工作调度,确保了攻坚战全面深入推进。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全面落实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施工场地扬尘防控、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煤炭经营市场规范化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管理水平,我市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20年,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优良天数比率为98.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同比改善8.5%,全年空气环境质量居全省第二名。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清单销号和定期预警通报制度,持续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组织开展境内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按时完成了生态环境部督办的27个涉及交通穿越、农业面源污染、生活面源污染等水源地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全市1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在推进净土保卫战方面,制定印发了《陇南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陇南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十三五”规划》,完成了全市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了全市重金属土壤污染负面清单,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完成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形成了农用地土壤分类与管控清单。

  四、坚持底线思维,保障环境安全,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体系逐步构建。着力加强嘉陵江流域上游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尾矿库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与四川省广元市、陕西省汉中市和宝鸡市建立了跨界环境执法、监测、应急联动机制,与天水市、甘南州签订了《跨流域水污染事件处置与应急联动协议》,为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提供了制度保障。建成省级、市级和重点县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和配套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完善了全市救援物资储备网络。承办了甘肃省2020年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应对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深化绿色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识不断强化。“十三五”以来,先后投入环保专项资金1.1亿元,用于支持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出台10余项制度和办法,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依法扩大备案范围。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跟踪办理,保障重大项目环评得到及时批复。2020年全市共审批环评报告书项目37个、报告表项目192个,在线备案登记表项目2248个,备案类项目约占91%。

  六、持续深化环保宣教,建立宣传矩阵,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举办全市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培训班、全市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培训班,着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抓环保的意识和能力。围绕“6·5”世界环境日,开展了包括绿色骑行、书画展览、亲子朗诵、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主题活动,持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共组织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共17次,参观人数达1850人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两当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武都区安化初级中学和五凤社区分别创建为省级“绿色示范学校”和“绿色示范社区”。加强宣传矩阵建设,充分利用主流宣传媒体,实时向社会公布生态环境信息。与陇南电视台合作开办《陇南环保进行时》栏目,共制作栏目50期。有序运行“陇南生态环境”政务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新媒体活跃指数和影响力位列省市行业部门前列,荣获市级表彰。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发布机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多渠道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引导全民关注环保、参与环保。

  陇南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一、总体情况

  (一)各类普查对象数量: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启动以来,陇南市共完成3980个普查对象的普查工作,其中工业源597家、农业源335个、生活源3010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8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10个。去年,我市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抽检复校工作,我市普查工作荣获“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的表彰。

  (二)污染物排放量

  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全市普查废水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78万吨,氨氮排放总量731.81吨,总氮排放总量1962.10吨,总磷排放总量224.19吨,动植物油排放总量454.72吨,石油类排放总量为1.51吨,重金属排放量0.14吨。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全市普查废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7万吨,颗粒物排放总量8.12万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0.97万吨。

  二、工业污染源

  (一)工业污染源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陇南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覆盖24个大类行业,共普查工业源597家。全市各县区中,普查工业源数量居前三的是成县118家、武都区101家、礼县95家,占全市工业源总数的53%。根据行业分布,普查期间,陇南市工业源数量前三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21家)、非金属矿采选业(123家)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3家),占全市工业源总数的69%。

  (二)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情况:全市有135家工业源产生废水,共有废水治理设施101套,设计能力5.32万立方米/日,年实际处理废水595.13万立方米。

  (三)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情况:全市工业源有废气排放的企业360家,废气治理设施213套,其中脱硫治理设施46套,脱硝治理设施13套,除尘治理设施154套。

  (四)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理情况: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15.15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74.68万吨,处置量为174.68万吨,本年贮存量为388.13万吨,倾倒丢弃量为0.01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其他废物、尾矿及炉渣。

  普查期间,全市有8家企业产生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产生量17.87万吨,综合利用量11.03万吨,本年末本单位实际贮存量46.70万吨。

  三、农业污染源

  (一)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全市农业污染源普查规模畜禽养殖场共有335个;全市种植业耕地面积4378021.93亩,园地面积656885.15亩;全市涉及水产养殖的区县8个,水产产量1994.9吨。

  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3万吨,氨氮排放量105.25吨、总氮排放量720.40吨、总磷排放量129.36吨。

  (二)种植业水污染物排放量:全市种植业氨氮排放量10.73吨、总氮排放量144.26吨、总磷排放量9.41吨;秸秆理论资源量109.57万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97.50万吨、秸秆利用量87.89万吨;全市地膜使用量为4562.82吨,多年累积残留量1827.11吨。

  (三)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量:全市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3万吨,氨氮排放量93.48吨、总氮排放量551.09吨、总磷排放量114.68吨。规模化养殖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79.26吨,氨氮排放量25.55吨、总氮排放量233.88吨、总磷排放量51.84吨。

  (四)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量:全市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22吨、氨氮排放量1.04吨、总氮排放量25.05吨、总磷排放量5.26吨。

  四、生活污染源

  (一)生活污染源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全市生活污染源普查对象合计3010个。其中,行政村2834个,拥有非工业企业锅炉单位83个,加油站92家,储油库1家。

  (二)生活污染源水污染物排放量:全市生活污染源废水排放量为2783.51万立方米,废水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70万吨,氨氮排放量为588.91吨,总氮排放量为1185.16吨,总磷排放量为88.55吨,动植物油排放量为454.72吨。

  (三)生活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0.4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29万吨、颗粒物排放量1.98万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0.69万吨。

  五、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一)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1座,生活垃圾填埋厂(场)共15个,危险废物处理厂2个。

  (二)集中式污水处理情况: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1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实际处理量1439.45万立方米。

  (三)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情况: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单位共15个,全部为生活垃圾填埋厂(场),实际填埋量为25.64万吨。

  (四)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处理)情况:全市危废处理单位有2个,全部为医疗危废处理厂,设计填埋容量为451097立方米,已填埋量为215549立方米。设计处置能力为2192吨/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期间,年危废接收量为771吨,填埋处置量为771吨。

  六、移动源

  移动源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机动车保有量为44.8626万辆,工程机械保有量511辆,农业机械总动力102.22万千瓦时。

  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氮氧化物排放量1.04万吨,颗粒物排放量0.04万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0.26万吨。

  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全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氮氧化物排放量6740.74吨、颗粒物排放量169.26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138.98吨。

  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全市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氮氧化物排放量3654.53吨,颗粒物排放量237.07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452.79吨。

  主持人:

  感谢姬局长的介绍。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各位媒体的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陇南日报记者:

  请问当前全市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主要包括哪些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姬滨:

  首先,感谢记者同志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面我就将此次排查整治工作进展简单介绍一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守牢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对筑牢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全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全省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后,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市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会,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全市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排查重点,细化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

  此次排查采取市、县(区)抽调人员分领域组成联合交叉检查组的方式进行,吸纳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共组织了14个市县联合工作检查组,重点围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修复治理、影响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4个大类,从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固废危废污染防治、自然生态环境监管、矿产资源开发、河道“清四乱”、生态涵养、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红线、产业结构布局、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等12个方面开展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九县区共排查出各类生态环境隐患问题330项,已完成整改29项。后续排查整治工作还在继续开展。

  主持人:

  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武都电视台记者:

  请问今年生态环境系统在保障跨境跨流域环境安全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姬滨:

  这个问题是我局近年来一直主抓重抓的一项工作。由于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跨境跨流域环境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跨境跨流域环境安全问题,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年的重点工作计划中,也将“抓好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在环境风险防控上取得新突破”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我局将深刻汲取以往环境事件教训,落实好后续各项工作任务。按照省政府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部署,我局将认真组织深入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专项排查工作,开展沿江沿河环境风险隐患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突出风险隐患问题排查工作,开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专项整治,着重解决尾矿库环境风险,着手编制“一库一策”污染防治方案,花大力气解决历史遗留矿产资源开发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废物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审批和监管等工作。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加强废塑料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环境监管。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信息数据库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救援队伍,健全应急物资信息集成共享机制。积极落实与毗邻省区《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有效预防和应对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

  主持人:

  各位媒体的朋友,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项议程进行完毕,再一次感谢大家对陇南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