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人物】每一天,都最美

 2021/04/14/ 06:0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谢志娟

每一天,都最美

整装待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志娟

  只有一份干粮了,分着吃,谁也走不出去。想要走出困境,只能选出一个人,吃了这份干粮去求救……

  我就是那个吃到干粮的人,我就是那个带着所有被困者希望的人,我身负使命活下来,向人们求援拯救身处困境的同伴们。

  在路上,一刻也不能停步。

  ——人体器官无偿捐献受捐者、人体器官无偿捐献志愿者王伟

  手术进行了16个小时,再醒来已是重生。

  起初,一切都很好。

  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王伟大学毕业,在家乡甘谷县从事一份乡村教师的工作;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对职称晋升怀着一点小小的期待,在琐琐碎碎的柴米油盐里日复一日地忙碌。

  如水一样平静的日子,被一场不期而至的疾病打破。

  2006年,34岁的王伟身体出现不适,本以为没啥大问题,事态却急剧恶化,两年后已是肝硬化晚期。那时的王伟,饿了不能多吃,渴了不能多喝,活着的分分秒秒,“都是一种极刑,痛苦时想以极端的方式摆脱。”

  尽管眼睁睁看着自己越来越快速地走向一个清晰可见的未来——死亡,但对生的渴望,仍然战胜了一切。

  36岁的王伟,强烈地想要活下去。

  当时,他所得知的唯一能活下去的治疗方式,就是器官移植。移植就能活下去吗?到哪里去做移植手术?带着重重疑问,王伟拖着病体四处打听,最后去了天津的一所医院。

  到了那里,才知道有多少病友。大家从天南地北聚集在一起,“整层楼,大多数都是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王伟加入了这个长长的等待队伍,等待一个与自己各项指标相匹配的肝源。

  每有一个捐献的肝源信息,护士就会通知若干个病人去做各种检查,之后也许会有一个幸运者中选。

  每次参加这样的选拔,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接到通知——满怀希望——焦急等待——落选……病人和家属的心,一同被无形的线牵着,高高地抛起、又疾速地落下。等待的分分秒秒,就像心里有个钟摆在滴答滴答地摆动:左右左右、生死生死……

  几番起起落落,有人看不到希望,选择回家度过最后的时光;几次反反复复,有人等不到合适的肝源,带着无限遗憾在医院离世。病友离去时的无限留恋、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时隔多年,仍在他的眼前出现、仍在他的耳边萦绕。

  后来王伟听说,30个等待肝源的患者中,只有一人能等到。

  30∶1,他等到了。

  那天,护士对王伟说:“准备手术吧。”简单一句话,在一片绝望中,如天籁般动听。

  2008年10月10日,王伟被推进手术室。

  16个小时后,再睁开眼睛,已是第二天。

  已是第二世。

参加第六届中国移植运动会暨中国器官捐献日活动。

  “每一缕阳光、每一寸空气、每一天的人间烟火……对我,都特别珍贵。”

  一个人的身体,接纳另一个人的一部分,需要时间。

  第一年,吃药、检查、锻炼……身体慢慢恢复;

  第二年,那个让他重生的肝脏在他体内渐渐适应;

  第三年,王伟感觉自己“像一个正常人了。”

  ……

  蓝天还是那个蓝天、阳光还是那个阳光、花花草草依然一岁一枯荣,可是在王伟的眼里,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享受每一缕阳光、每一寸空气、每一天的人间烟火……它们对我,都特别珍贵!”重获新生的王伟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他看来,能看到蓝天、能闻到花香,能自由呼吸的每一天,都值得精神百倍地活着。

  术后,王伟坚持运动,他认为这是他能够较为快速恢复的关键。他一边总结自己的运动体会,一边与病友分享收获。很多病友,在他的鼓励下有了信心。

  在与病友的交流中,王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宣传遗体器官无偿捐献的重要性。他觉得,以前不能治,现在能治了。病人可以通过器官移植继续活着,而离世的器官无偿捐献者,爱和生命都得以延续。这件事,有必要让更多人了解,让更多人参与。

  王伟说,“我活下来了,我有责任有义务,将器官无偿捐献的理念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这份使命我必须承担。”

  2015年,通过他人捐献获得重生的王伟,郑重签署了遗体器官无偿捐献的志愿书,成为甘谷县首批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而那一年,甘肃省登记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人数仅有28人。

  没有谁比王伟能更清晰地认识这件事的意义所在: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这是一场生命与生命的相遇,这场相遇使生命和爱都得以延续。

  王伟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理解并加入其中。他踏上了漫漫宣传之路。

  “最大的困难是观念的不接受。”在多数人眼里,死亡似乎遥遥无期。大家讳谈生死,死后捐出自己的器官?!想都不愿想的一件事。

  王伟不气馁,“没关系呀,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愿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这件事,他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人理解。

  之前并不喜欢抛头露面的王伟彻底换了一个人,他不仅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还从事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他说,公益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有意义的事情,它唤醒每个人心底的爱,它传递爱,播撒正能量,“公益重在参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温暖。”

  他组建了甘谷县大爱无疆义工社团,他组织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乒乓球赛、文艺演出、义诊捐赠等。在他看来,你不理解、不捐献,都没关系。只要你喜欢打球、喜欢唱歌、喜欢跳舞,那就来玩吧,只要你有才艺有爱心,那就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

  一位老人看到王伟那么投入,积极地活着、笑着,激情满怀地团结起一批人开展各种活动,对他说,“我也想参与你们的活动。”最初,老人并不能接受器官捐献这一理念,他对王伟说,“捐献自己的器官?你这种观念我们这一代人是接受不了,到下一代人看看有没有可能。”

  王伟说,“不接受没关系呀,只要你知道有这种治疗技术可以让得绝症的人活下来就行。你看因为有这种治疗技术,我可以和你在一起打比赛。”

  这种不理解不接受的声音太多了,但王伟仍然开开心心、能量满满地忙碌着。他不刻意、不强求任何人,但他执着地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谁也不能让他灰心,谁也不能让他动摇,因为他是那个吃到唯一一份干粮,幸运活下来的人。

  后来有一天,那位老人对王伟说:“我想通了,我也要签署无偿捐献志愿书。”王伟觉得老人的心路历程是很多人的缩影,他更加有了走下去的力量。

  有时,不赞同的声音甚至来自病友,“有一次我组织活动,病友说我用别人的钱成就自己的名声。”王伟对病友说,如果你觉得我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这事可以以你的名义去做。他说,“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自己认准了是该做的事,那就去做。”

  王伟如今的身份,是一名驻村干部,他非常喜欢这个角色。他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他邀请省城的专家来村里开展义诊活动,他甚至置办了理发工具为村里人理发,因为这样可以为村民省下进城的几块钱路费和理发钱。他说如果我做的这些事,能帮到一些人,我才不白来一回啊,不仅不白来村里一回,更不白来这世上一回。

  驻村期满后,王伟主动申请继续驻村,他说,“我愿意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