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戈壁滩奏响“阳光曲”

 2021/05/06/ 21:24 来源:新甘肃 记者 张文博

无人机高空航拍光热发电站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在太阳光照射下,戈壁滩上1.2万面定日镜汇聚成一片蓝色海洋,熠熠生辉;整齐排列的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巨型吸热塔,如向日葵一般追逐阳光,源源不断地传递着光和热……近日,通过无人机航拍镜头,记者在古郡敦煌目睹了“超级镜子发电站”真容,壮观且震撼。

  “超级镜子发电站”,即位于敦煌市西南约20公里处的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我国目前建成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镜场总反射面积达140多万平方米,年设计发电量3.9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35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释放1万亩森林的排量,创造经济价值3亿元至4亿元。”敦煌首航节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文博介绍说,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百兆瓦级光热电站技术的国家之一,也使我国新能源产业迈入世界光热发电行业的前列。

  

  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酒泉市光热发电项目快速推广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与传统光伏发电“看天吃饭”不同,光热发电通过光热转化来实现稳定发电,且产生的是交流电,与传统发电方式和现有电网的匹配性更好,可直接上网。作为世界新能源利用的前沿科技,光热发电凭借零消耗、零排放、零污染和长寿命周期的优势备受全球瞩目。

  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年平均日照时数约3300小时,属国家光能资源分布一类地区。境内可用于开发光电项目的面积在5万平方公里左右,规划区全部属于国有未利用戈壁荒漠,不占耕地、没有拆迁、无灾害气候和破坏性风速,发展光热发电优势得天独厚。

  近年来,酒泉市坚持把以光热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作为壮大十大生态产业的着力点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先后引进布局建设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不断提高光热效能,降低光热成本,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酒泉玉门市下西号镇玉门鑫能50兆瓦二次反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平整土地,搬运安装定日镜……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

  “你看,一个反射塔对应着2603块定日镜,这样的发电模块我们已建成5个。”项目建设方负责人李琦现场介绍说,目前,汽轮发电机组、蒸汽发生系统等设备全部安装完成,中央冷、热熔盐罐具备交付条件,110千伏送出线路已完成,剩余模块镜场定日镜已开始安装,计划11月实现并网发电。

  “玉门鑫能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二次反射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项目计划投资17.9亿元,占地面积3.69平方公里,储热时长9小时,年有效利用小时数4328小时。”玉门鑫能光热第一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端祥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发电2.16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48亿元,节约标煤6.48万吨,减少排放粉尘10.61万吨、二氧化碳37.51万吨,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酒泉市已成为中国光热发电重镇,已投运与在建光热发电项目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首航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大成敦煌50兆瓦熔盐菲涅尔光热电站建成投运,阿克塞50兆瓦熔盐槽式光热示范项目、玉门鑫能50兆瓦二次反射塔式光热电站、首航玉门100兆瓦塔式光热电站等首批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建设……酒泉市正在传递光热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风举云飞,丝绸之路重镇在“大风歌”中神采奕奕;光影浮动,曼妙飞天故里在“阳光曲”里璀璨耀眼。

  “作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开发利用示范区,酒泉市已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陈学军表示,“十四五”期间,酒泉市将以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补齐资源环境约束、质量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薄弱、关键技术缺乏等短板,努力培育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玉门鑫能50兆瓦二次反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现场

工人们正在安装定日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