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庆祝建党百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武山:革命火种点燃信仰之光

 2021/05/12/ 04:0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巩炜 吴梦寒 洪文泉 白永萍 杨唯伟 兰州晨报记者 熊园

【探寻初心】

武山:革命火种点燃信仰之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吴梦寒 洪文泉 白永萍 杨唯伟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熊园

  “大雁落脚的地方,草美花又香;红军走过的地方,红旗处处扬。”

  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先后经过武山,驻扎转战50多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武山,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天水地区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5年,这里建立了天水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刘坪支部。这里曾建立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红色理想曾在这里熊熊燃烧,照耀茫茫黑夜,点亮无数人的信仰之光。

  近日,追寻着内心的红色信仰,我们走进武山这片热土。

  武山县鸳鸯镇丁家门村田畴远眺。1935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在该村驻扎休整一晚,于9月26日上午9点强渡渭河北上。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武山县洛门镇刘坪村14号,这里是我党在天水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刘坪党支部旧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刘坪支部的红色往事

  春日里,黄土高原上渭河北岸的武山县洛门镇刘坪村安静祥和。

  穿过村口的小路,来到巷道尽头的小院。80多年前,就是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天水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刘坪党支部。

  时间回到1933年春天的一天,一个年轻人,在武山县刘坪村山路上行色匆匆。

  他叫柴宗孔。说起刘坪支部,就不能不提柴宗孔。他这次来武山有两个目的:一是受中共甘宁青特委派遣来武山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二是找挚友刘尚恭,拉上他一起干革命。

  柴宗孔是天水人,早年去青海谋生,后来投军加入邓宝珊部队。1926年由葛霁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在军中,柴宗孔认识了武山人刘尚恭。同为天水老乡,两人一见如故,成了过命的交情。这次奉命组建地下党组织,他首先想到的是至交刘尚恭。

  于是柴宗孔来到刘尚恭的家乡武山县刘坪村。见了面,两人一拍即合。通过柴宗孔的介绍,刘尚恭入了党,随后又发展了魏向贤、史学经等村民入党。

  1935年9月的一天,在刘尚恭家的南厢房里,柴宗孔、刘尚恭、魏向贤、史学经等人庄严向党旗宣誓,愿为民族的解放、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天水地区武山第一个党支部——刘坪党支部成立。

  “刘坪支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在武山正式建立。从此在这里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在天水地区引燃革命的熊熊烈火。”武山县网络舆情监测中心主任韦晨灿,曾就职于武山县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武山红色历史研究。

  韦晨灿介绍,柴宗孔先后以“西北人民自卫军”总指挥、“红军游击第一支队”司令的名义,率部开展游击活动,并护送过中央红军北上。

  1935年9月24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经岷县、闾井、蒲麻进入漳县,得知消息的柴宗孔,率领“西北人民自卫军”钳制陇西、漳县国民党军,接应中央红军跨过龙川河进入武山。又带队沿榜沙河北上,阻止从漳县赶来的国民党地方武装,掩护红军主力翻越支锅峡,到达鸳鸯镇。26日,护送红军主力渡过渭河。

  红军北上后,柴宗孔率部继续在天水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任命柴宗孔为抗日救国军甘肃省第三路军司令员,坚守在陇西、天水一带打游击,扰乱敌人,迎送红军过境。后又率部打击土豪、惩办贪官污吏。

  一时间,柴宗孔领导的游击队声威大震,队伍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扩大到定西、岷县、陇西、西和、礼县等县,抗日救国军一度发展到1000多人。直到1936年冬,柴宗孔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刘尚恭领导支部党员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于1936年建立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红军曾经走过的地方

  1935年9月到1936年10月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先后经过武山,驻扎转战50多天。

  50多天时间不长,但是红军的到来就像一道曙光,劈开了茫茫黑夜。

  1936年8月23日,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九十三师从漳县新寺进入武山境内,在这里成立了武山县苏维埃政府。这是红四方面军在天水境内成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其后,红军又在鸳鸯镇成立了鸳鸯区苏维埃政府、区农会,在山丹镇成立了中共山丹区委、山丹区苏维埃政府、区农会,并在附近各村成立了村农会。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理念,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扩红、筹粮、剿匪、反霸斗争。

  鸳鸯镇颉家门村392号,是武山县苏维埃政府的旧址。“锤头砍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1936年,这副对联贴在了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大门之上。如今80多年过去,这副对联依然气势磅礴。

  在红军的影响下,武山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群众积极捐钱捐物,派出优秀儿女奔赴抗日前线。在著名的“中条山”战役中,“武山营”英勇杀敌,与日寇血战到底,积极捍卫祖国领土,拯救民族危亡。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武山籍官兵达近百人。

  武山党的组织也不断扩大。到武山解放时,武山县共建立两个区委、两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累计有党员1170多人。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中共武山工委根据中共陇南工委的指示,于8月5日成功地发动武山起义,武山解放。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