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人物】张金霞:选择 坚守 接力

 2021/05/12/ 04:5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白永萍

张金霞:选择 坚守 接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一件事情坚持20年,你能做到吗?

  她,就做到了。

  20年间,她始终怀抱着对弱势群体的爱,翻山越岭,走村串巷,为贫困儿童找送物品、联系好心人,为公益行动坚守。

  她,就是贫困儿童口中的“张阿姨”,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理事长张金霞。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赚了多少钱,也不在于他拥有多大权力,而在于他帮助了多少人,做了多少事。”这句简单朴素的话,是张金霞的座右铭,也是她20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信念。

  选择

  “贫困儿童救助管理员群”“清水‘一对一’精英群”“贫困儿童救助分群一”“贫困儿童救助分群二”“贫困儿童救助总群”……在张金霞的QQ和微信上,这几个群一直被置顶,聊天信息总是出现在最顶端。

  张金霞告诉记者,自从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只要有消息自己总是第一时间回复,从来没有拖过半天。有时候下乡忙,没有及时回复的,就会在回复时解释清楚原因。

  “这是对爱心人士的尊重。”张金霞一边回复着信息一边说,大家愿意通过自己把爱心送到贫困儿童手中,自己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支持。

  今年44岁的张金霞,个头中等,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因为曾在北京上学的缘故,她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浑身上下透露着干脆和利落。

  “您为什么选择救助贫困儿童这条道路,而且一干就是20年?”面对记者的疑问,张金霞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张金霞和“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志愿者们在一起。

  这,得从张金霞的学生时代讲起。1993年,张金霞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学校,成为村里第一个外出读书的女孩子。

  在北京,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更改变了她看待问题的视角。

  “大城市虽然好,但我作为一个来自大西北的孩子,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论是视野格局还是吃穿住行都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张金霞说,当时老师总是鼓励自己参加学校社团的公益活动,克服内心的胆怯,寻找人生的航向。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公益,看着社团的学长学姐们为贫困儿童、残疾人士捐钱捐物,照顾生活起居,我就在想要是村里的孩子们也能得到社会力量的帮助,就不会早早辍学,贫困落后也就不会代际相传了。”张金霞说。

  因为这个想法,毕业后张金霞没有留在北京,而是回到家乡——清水县。

  刚回到清水县参加工作的张金霞,对于怎么做公益,怎么做好公益一头雾水,只能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身边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有些难为情,不好意思公开募捐。”张金霞回忆道。

  然而,一次偶然的下乡活动,彻底改变了张金霞的想法,也更加坚定了她从事公益活动的信念。

  那是2001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刚刚从县财政局调入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LPAC项目工作的张金霞,和同事一起去新城乡张河村开展贫困妇女培训。在入户走访中,年轻的张金霞被一户村民家的现状惊呆了:母亲因为难产大出血去世,只留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贫如洗的土炕上连一张像样的席子都没有,更别说是给孩子买奶粉的钱了……

  婴儿“呜哇呜哇”的啼哭声深深刺痛了张金霞的心,善良的她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交给了孩子父亲。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杨栋拉着张金霞说自己的工作趣事。

  到底该怎样做,才能彻底帮助这个孩子,帮助这个家庭呢?回家的路上,这个问题一直在张金霞的脑海里盘旋。经过反复思考后,张金霞想到了在北京读书时的同学。她通过传真把这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告诉了同学们,倡导大家为这个家庭献爱心。

  第二年开春,张金霞收到了第一笔募捐款。之后,她不顾路途遥远,返回张河村将同学们的爱心交到了孩子父亲手中。就这样,一件件衣服,一袋袋奶粉,让这个失去妈妈的孩子活了下来。

  也正是这次的成功,深深地鼓舞了张金霞。从此,她就像“上瘾”了一样,为贫困儿童奔波忙碌、牵线搭桥,一发不可收。

  从最初的写信、发传真、电话求助,到2010年建立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救助网站,20年来通过她的牵线搭桥,来自北京、广东、山东、湖北、陕西、浙江等地的2000多名爱心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清水县18个乡镇1300个贫困家庭的2300多名贫困儿童和孤儿得到了“一对一”的爱心救助,救助金额累计700多万元,资助书包、文具、书籍、衣服、食品等各类学习、生活用品累计46万多件。

  坚守

  “第一次见到张阿姨是在我家里,那天天气很热,她穿着黄色的T恤衫,笑得特别温柔。”今年14岁的蔡哲豪腼腆地回忆着第一次见到张金霞的场景。

  那时候的蔡哲豪,还不知道这个阿姨上家里来干什么。直到爷爷奶奶告诉他,张阿姨是来帮助他的,从此以后他就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背着新书包,穿着新校服,开开心心去学校读书了。

  蔡哲豪一家是草川铺镇冯山村村民,在他两岁多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把他从北京带回老家的小山村里,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后来,父亲也去世了。贫困的家庭状况让原本开朗爱笑的蔡哲豪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出门,也不愿意交朋友。

  张金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蔡哲豪家中看望,并通过“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救助网站为他找到了固定的爱心资助人。

  “我们两口子岁数大了,孩子爸爸去世后,要不是张金霞帮助,这孩子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带大。”蔡哲豪爷爷蔡德生感激地说,已经七八年了,每年都能收到爱心人士资助的现金和物品。

  现在,蔡哲豪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不仅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篮球也打得很好。“好好学习,去北京上大学”,是他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江苏宜兴沈亚云资助现金300元,内蒙古包头市杨林慧资助现金700元,此书包由金水源大酒店蒲红霞女士捐赠……在刘鹏飞家中,记者看到红色的信封摆满了整张桌子,格外醒目。

  张金霞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刘鹏飞这十几年来收到的,刘鹏飞的父亲一一帮孩子把信封留了下来。“现在刘鹏飞正在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读书。我们打心眼儿里感谢这些爱心人士,是他们托起了这个孩子的希望。”张金霞满怀感激地说。

  在和张金霞的聊天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清水县18个乡镇中,像蔡哲豪和刘鹏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看着这些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觉得非常满足。”张金霞笑着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召唤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把爱的阳光和希望的雨露洒遍清水大地的每个角落。

家访结束后蔡哲豪送张金霞出门离开。

  从最初小打小闹式的慈善到现在多人参与的、成熟的公益项目,张金霞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下来,是因为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众多志愿者的倾情加盟和家里人的鼎力支持。

  “如果说我是‘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救助网站的策划者,那么众多的志愿者便是活动的执行者。从发布信息、走访家庭到登记物资、发放物品,一路上有很多人的身影,100多名志愿者承担起了调查员、搬运工和司机的角色。”张金霞回忆道,活动刚起步的时候,大家常常骑摩托车到贫困家庭去摸底调查,一年至少要换一次摩托车轮胎,如果遇上刮风下雨,经常需要徒步几十里到贫困儿童家中。

  为了这项事业,张金霞甚至没有时间为丈夫做饭、为女儿辅导功课,但是他们却从无怨言,一直默默地支持着她。“女儿上小学之后,我就经常带她去参加我们的活动,小小的她总是在我耳边念叨:长大后也要帮助很多很多人。”张金霞说。

  现在,救助贫困儿童已经成了张金霞的一种习惯,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年来,她共走访贫困家庭4000多户,建立贫困儿童救助档案3000多份,足迹踏遍了清水县的各个角落。

  接力

  在草川铺镇磨儿村卫生室内,刚上班不到一年的杨栋正在忙着给前来看病的村民拿药。穿上白大褂的他,似乎褪去了满脸的天真和稚嫩,显得严肃而认真。

  张金霞介绍,杨栋父亲因一场意外成了植物人,他一直与爷爷奶奶还有弟弟相依为命,没有固定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杨栋便和在内蒙古上班的李永澍结成了“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救助帮扶对子,直到杨栋从天水市卫生学校毕业,一直由李永澍资助他。

  “虽然我没有见过李叔叔,但是张阿姨让我留了他的联系方式,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我都会发信息告诉他,李叔叔人特别好,总是鼓励我要坚强勇敢,照顾好家人。”杨栋说,要不是张阿姨和李叔叔,自己根本没有机会读卫生学校,更别说成为一名村医了。

刘鹏飞父亲向记者展示十几年来收到资助的信封。

  “现在毕业了,我也想像张阿姨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传递她和李叔叔的这份爱心。”杨栋笑着说。

  也是这个原因,从天水市卫生学校毕业后,杨栋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养育自己的家乡,成了磨儿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

  “在我准备回来的时候,张阿姨就告诉我,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我觉得很有道理。”杨栋说,一年下来,工作也渐渐步入正轨了,现在除了正常上班之外,自己还在复习看书,准备继续深造。

  能在上班的地方见到心心念念的张阿姨,让杨栋特别开心。一阵忙碌过后,他拉着张金霞说个不停,一会拿出自己的看诊记录、一会又拿出自己的手机聊天记录,向张金霞讲述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

  张金霞聆听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还嘱咐杨栋头发长长了,有时间一定要去理一理。两个人之间的亲密互动,如同亲生母子。

  “现在杨栋也是我们‘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的一员了。”张金霞说道,这些年来,随着爱心人士增多,协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里像杨栋一样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协会帮助下长大成才,又加入协会去帮助和他们一样的儿童。

  “这些孩子都是‘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的接力者,把接力棒交到他们手里,我一万个放心。”张金霞笑着说。

  在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的同时,张金霞还进一步提高贫困儿童的资助范围和质量,在资助全县贫困儿童的同时,对因患重大疾病或遭遇不可抗拒突发事件而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积极开展救助。

  张金霞告诉记者,现在受到爱心资助的孩子越多,范围越广,未来接下“一对一献爱心”接力棒的志愿者也就越多。

  现在,在清水县财政局工作的张金霞,“粉丝”已经遍布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找她联系救助对象。张金霞将这归于贫困儿童资料真实、资助活动公开透明。她说,正是这些“铁律”,让更多爱心人士信任她,愿将爱心捐款交给她。

  清水县“十大突出贡献人物——十大巾帼楷模”称号、天水市五一劳动奖章、感动甘肃——2013十大陇人骄子、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让张金霞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很多。“这不仅是对我的认可,更是对我的激励。”张金霞说,只要认准一件事,自己就要坚持做下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