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11电 (通讯员 杨丽君)陇南市两当县杨店镇于2017年底实现脱贫,但如何接续乡村振兴,实现持续发展?当地以乡村产业发展为重要引擎,带领村民致富奔康,石马村便是一个缩影——
站在石马村的太平山上,俯视脚下1000多亩的花椒产业园,近万株花椒树迎风摇曳……
石马村距杨店镇政府2公里,与陕西凤县双石铺镇龙家坪村接壤,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80户270人。
2018年开始,该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发展花椒产业,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块山上的耕地以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益不高,村民们大多都选择外出务工,我们眼睁睁看着土地撂荒,只能干着急。”回忆起几年前的情形,村民邹建军很痛惜土地撂荒。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怎样合理利用这片土地,培育可持续增收主导产业,真正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经过反复的考察分析,当地政府瞄准了花椒产业。“与石马村山水相连的凤县龙家坪村,近年来种植花椒效益可观,亩均收入可达2万元,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杨店镇党委书记朱晓凯说。
不仅群众有热情,石马村的花椒产业园创建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方面都有优势,特别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作为石马村的帮扶单位,出资产业扶持基金30万元,为该村花椒产业前期投入打下了基础。
2018年初,杨店镇开启石马村花椒产业“进沟上山”模式,在该村大平山撂荒地上,集中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凤椒梅花瓣花椒产业园。
“以前没有种过,能不能成功?会不会做无用功?”面对乡、村干部在荒山上种花椒的想法,邹建军说出了自己当时的忧虑。
因为缺少经验和技术,也缺乏将花椒推向市场的思维及观念,石马村群众都有着和他一样的担忧。
为此,杨店镇从一开始便做了高标准规划:第一年培养花椒种植管理的“土专家”10名,做到“村有土专家、户有明白人”,基本完成1000亩花椒栽植任务;第二年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三年建成初级加工包装车间,注册商标,将花椒逐步打造成石马村可持续增收的拳头产业……
“我们严格技术流程,按‘四个一’进行栽植,即选一批好苗、派一个‘土专家’,施一种配方肥、挖一个蓄水池。”朱晓凯介绍说,每年都要进行二至三次的除草扩盘、病虫害防治、树型修剪、配方施肥,进行严格管护。
截至2021年3月,石马村花椒产业园总投入约254.78万元,标准化栽植花椒1240亩61500株,拓宽沙化了产业路、田间路,建成集雨节灌池、包装车间、田间管理用房等。
“我家2018年在这里栽植了20多亩花椒树,2020年开始挂果,收获了100多斤,已初见效益。”邹建军说。如今,和他一样的群众,已尝到了花椒种植的“甜头”。
石马村驻村干部王江华介绍说,石马村花椒产业园有“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大户(返乡创业青年)+贫困户”“党支部+第一书记+党员责任田”三种发展模式。
2020年,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和椒农的精心管护下,全村椒农共采摘优质干花椒1000余斤,由合作社统一择优收购销售。2021年预计产干花椒1.4万斤,产值达84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
“按120元每公斤的价格计算,盛果期亩产75公斤干花椒计算,1240亩花椒年产值可达1100万元,户均可增收13万元。”王江华算了一笔账,60亩党员责任田除去成本收益约36万元。
“通过花椒产业发展带动,实现了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让农民进园务工有薪金、土地入股有股金、产业见效有红利,可有效防止返贫,实现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朱晓凯说。(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02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两当:素雪晓凝华
- 2018年11月18日打好资源牌 下活脱贫棋(脱贫摘帽县系列调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