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21/05/14/ 11:25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5月1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省残联党组书记王建强,甘肃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刘效明和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新闻发言人蒋录基共同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刘晓文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贫困残疾人的民生改善工作和精准脱贫工作。今年,国务院残工委将“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确定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残联党组书记王建强先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剑先生,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刘效明先生和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新闻发言人蒋录基先生为我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省残联党组书记王建强先生介绍我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和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的主要安排。

省残联党组书记王建强

  王建强: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甘肃省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省残联,向广大新闻界的朋友们,特别是多年来持续关注、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脱贫增收、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提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等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帮助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等要求和任务。今年,国务院残工委将“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确定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重要依据。

  今年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按照国务院残工委要求,省政府残工委决定,从5月中旬至年底,围绕今年“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主题,在全省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省政府残工委、兰州市政府残工委将于5月16日(星期日)上午,在兰州市城关区金轮广场举行我省“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好今年的“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对推进全省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十四五”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向大家通报我省残疾人脱贫攻坚主要情况和全省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主要安排。

  一、我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主要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各项决策部署,把贫困残疾人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群体攻坚的重点,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重点推进,全省建档立卡残疾人通过低保叠加残疾人两项补贴兜底、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社会帮扶等措施广泛受益,全省31.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

  (一)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妥善解决。省委省政府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精准扶贫方略,省政府残工委聚焦残疾人脱贫攻坚重点地区和突出困难,积极争取全省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对贫困残疾人实行优惠特惠。全省31.4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任务全部得到妥善解决,“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扶持残疾人长期受益,贫困残疾人危房及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部清零。全省农村纳入政策性兜底的残疾人有20.62万人,其中特困供养3.65万人,一类低保4.46万人,二类低保12.51万人;全省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57.8万人,叠加享受“两补”人数15.03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二)民生实事助残成效明显。省委省政府连续11年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康复服务“百千万”行动、残疾人精准脱贫“百千万”行动、助残扶贫康复项目、残疾人托养补贴、助盲就业脱贫、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优先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特殊困难,受益残疾人超过72万人次。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连续实施6年,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5.1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三)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省市县三级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率由“十三五”初期的32%提升到目前的97%,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由10%提升到96%。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初具规模,省级康复、辅具、听力3个中心全部建成国家西北区域中心。全省专门康复机构由10个增加到 48个、托养机构由 9个增加到35个,基本实现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全覆盖。2020年为18.88万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为6.89万人提供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辅具适配和手术达1万多人次。

  (四)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力脱贫增收。省残联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指示要求,积极与东部协作方联络对接,持续加强协作帮扶力度,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效果明显。全省10个市州和58个贫困县残联与天津、青岛、福州、厦门4个东部协作省市建立了顺畅的沟通联络机制,开展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产业项目扶持、辅助器具适配、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无障碍改造等帮扶协作,共同发力推动帮扶贫困残疾人项目落地见效。近年来,全省东西部协作帮扶残疾人的项目资金每年都在7800万元以上,帮扶人数超过4.1万人。

  (五)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助残扶贫成效显著。省民政厅、省残联等部门单位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将家庭主要成员重度残疾纳入农村一、二类低保,家庭中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实施“单人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了应保尽保;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广泛开展,全省发放残疾人托养补贴16.5万人次。省扶贫办2020年先后两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残疾人的脱贫困难进行靶向攻坚,对全省5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了建档立卡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清零”;按照“一户一策”需求,扶持22个贫困县实施34个项目,帮助1260户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增收。省人社厅、省残联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2329人、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697人;对省内高等院校563名残疾人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发放了求职创业补贴56.3万元。2020年完成残疾人各类培训7500人,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近7000个,年内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300人、农村新增就业3600人。教育部门落实“送教上门”“一人一案”等助学措施,解决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助学扶贫,对学龄前儿童、小学、初高中、大专以上在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分别给予500—2000元不等的补助。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严格落实各项医疗保险保障政策,有效减轻贫困残疾人家庭医疗支出负担。

  二、我省“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主要安排

  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我省将围绕“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主题,结合甘肃实际,重点开展以下五项行动。

  (一)实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各级政府及残工委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精心编制“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切实提高低收入残疾人政策覆盖面、受益面,积极推进全省残疾人事业重点政策、重大项目、重要安排及各项惠残助残政策项目落地生根,确保更多残疾人受益。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纳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动态掌握“脱贫不稳定”和“边缘”易致贫残疾人底数,建立残疾人跟踪访视机制,做到残疾人返贫致贫“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制定完善残疾人家庭“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制度,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残疾人的稳岗就业帮扶,持续推动对残疾人家庭的产业帮扶,进一步做好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等工作,借力东西部协作机制,加大扶贫产业科技示范、推广、技能培训和指导,全力以赴抓实抓好残疾人脱贫巩固各项工作。

  (二)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施行30周年纪念宣传”行动。各级政府残工委及成员单位扎实推进残疾人法治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制定实施“八五”普法宣传规划,深入宣传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等残疾人法规政策,推动残疾人法规政策有效落实,提升广大残疾人学法懂法用法意识,提高残疾人工作者依法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站规范化建设和法律救助服务全覆盖,建立残疾人信访情况通报制度,推进落实让残疾人“最多访一次”信访工作要求,全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三)开展“我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今年5月至11月底,各级残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千方百计为残疾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其中:通过上门办、网上办、窗口办等形式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推进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持续推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8.86万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4.23万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省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5815名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肢体矫治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扶持52家残疾人就业、扶贫、培训机构或企业,推动残疾人稳定就业;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扶持带动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扶持新建、改建、扩建盲人按摩规范化机构100家,积极开发盲人就业岗位。为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健全重度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实施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试点项目,为重度残疾人开展残疾评估、康复指导等服务。

  (四)开展“扶残助残、解忧排难”行动。民政、住建、扶贫、残联部门积极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行动,扩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面,实施好“阳光家园计划”,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人社等部门和残联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活动,为农村低收入残疾人拓宽就业渠道,鼓励用人单位以岗适人、因人设岗;今年“全国助残日”当天,省残联、省人社厅将在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百家企业”残疾人就业大型招聘会,组织120余家企业,帮助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搭建与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开展网上残疾人就业服务与培训,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和扶持力度;加强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的规范和支持,落实完善盲人按摩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扶持措施,确保每个市州扶持建设1家集保健和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盲人按摩企业,带动促进盲人按摩事业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医保部门和残联围绕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和康复需求,积极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残疾人基本医疗卫生和相关康复服务,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残疾儿童提供手术、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教育部门“一人一案”解决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加大民族地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地区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倾斜政策,继续开展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评选活动。

  (五)开展“营造关爱残疾人社会氛围”行动。各级政府及残工委走访慰问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福利院、残疾人康复机构、特教学校、托养机构、扶贫基地、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帮助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今天下午,省政府分管领导将赴兰州市城关区慰问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工会、共青团、妇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采用送温暖、困难帮扶、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献爱心助残等多种形式,探视慰问伤残革命军人、残疾老党员,帮助困难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各级残联组织形式多样的“全国助残日”庆祝宣传活动,组织实施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开展残疾人读书达人演讲比赛、“残疾人心向党”网络征文、特殊艺术演出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社会助残浓厚氛围。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在此,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持续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挖掘宣传好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典型,继续讲好残疾人故事。我们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格外关心关爱残疾人,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主持人:

  感谢王书记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省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在兜底保障及两项补贴发放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甘肃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剑

  李剑: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省民政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残疾人兜底保障,加大政策、资金、工作倾斜支持力度,有效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改善了照护服务条件。

  一是切实提高残疾人救助水平。坚持全面排查与信息比对相结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实行“单人户保”,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30.4万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十三五”期间为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94.2万人次。

  二是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省政府先后两次出台文件,完善了“两项补贴”制度政策,扩大了“两项补贴”对象范围,今年又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在去年标准基础上分别提高了10元。省民政厅还组织各地通过数据比对筛查,采取主动发现和协助办理的方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补贴范围。目前全省共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30.4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40万人,“十三五”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0.26亿元。

  三是积极实施残疾人公益项目。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福彩公益金2052万元,组织实施“福康工程”和“福彩助残”公益项目,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矫形器775具,配置轮椅、助听器等康复辅具3870具,实施肢体畸形矫治手术214例,努力减少因残返贫现象发生。 

  四是努力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福彩公益金1.42亿元资助残疾人福利机构建设。目前,全省共有市、县级精神卫生福利机构12所,共有床位1905张,累计救治救助精神障碍患者11.2万人次,有效减轻了精神障碍患者和重度残疾人家庭负担。

  下一步,全省民政部门还将持续采取有效措施,一是统筹完善对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政策,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二是进一步采取数据比对、主动服务的方式,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化、便捷化落实。三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空白地区新建项目落地实施。四是积极探索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组织实施助残公益项目,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人社部门在我省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鼓励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和公共就业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刘效明

  刘效明:

  首先,诚挚感谢记者朋友们多年来对人社事业的关心关注,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关心关注。今年5月16日是国家法定的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省人社厅作为省残疾人工作成员单位,将深入贯彻国务院残工委和省残工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工作职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及措施。具体如下:

  一是积极开展残疾人帮扶活动促进就业。近年来,省人社厅积极联合省残疾人联合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2021年至今,累积走访服务对象家庭13377户,帮助5990名服务对象实现就业,其中残疾登记人员757人,帮助9278名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享受政策。同时,线上线下为残疾人开展就业失业登记服务,登记残疾人失业家庭1762户,并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创业就业登记证。

  二是稳步推行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就业。省人社厅着力于持续激发创业担保贷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精简办理流程,将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重点对象,通过政策扶持和金融保障双管齐下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新方向。2021年至今,累计为163名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95万元。

  三是创新开展线上技能培训拓展就业。省人社厅积极开展面向残疾人就业技能、职业技能提升免费专项培训,鼓励有培训意愿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劳动者提供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的免费学习机会。自2020年以来,累计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10人次,支付培训费14.57万元。

  四是落实社保补贴政策扶持就业。省人社厅对企业招用农村贫困残疾人、对依法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享受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五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针对通过市场化、社会化途径难以就业的残疾人等困难就业群体,省人社厅联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妇联等部门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实行就业托底安置。2020年至今,累计安排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643人,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1129人。2021年1—4月,全省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1329人。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的功能,让残疾人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红利,不断提升残疾人等重点困难群体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谢谢大家。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下一步,省残联在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方面将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新闻发言人蒋录基

  蒋录基:

  根据全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数据,目前残疾人脱贫不稳定和边缘易致贫的有3.5万人,占全省总数的8.7%,这部分残疾人大都是重度残疾、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家庭缺少劳动力,就业增收难,主要依靠社会保障兜底,返贫致贫风险相对较大。全省各级残联自觉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坚决防范残疾人脱贫人口返贫和残疾人边缘人口致贫。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动态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一是掌握动态底数。发挥残联组织“代表、服务、管理”的优势,动态掌握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残疾人底数,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残疾人精准信息,共同构建完善大数据平台,打牢防返贫工作基础。二是及早分析研判风险隐患。定期开展“脱贫不稳定”和“边缘易致贫”残疾人口跟踪观测,及时分析研判特殊残疾人家庭的潜在困难和隐患,及早发现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三是建立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积极发挥乡镇残联及村级残协的作用,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残疾人纳入乡村核查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及时按程序纳入监测和帮扶范围。

  第二,完善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一是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分析研判残疾人家庭的主要困难和迫切需求,找准残疾人脱贫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帮助残疾人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纳入当地帮扶工作台账,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实施精准帮扶。二是开展分类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协调民政、人社、卫健、医保等部门,跟进兜底保障各项措施,强化综合性社保措施,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及时开展产业、就业等帮扶,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各级残联扶持发展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安置就业,或者协调纳入当地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增收。三是借力东西部协作。与天津、山东等东部省市积极对接,完善协作帮扶措施,借助东部优势资源,瞄准残疾人困难需求精准发力,进一步完善协作帮扶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帮扶工作实效。

  第三,夯实基础工作,增强残疾人内生动力。一是强化残疾人证办理换发工作。省残联协调卫健部门将持续深入排查省内未持证疑似残疾人,全面掌握底数,开展上门办、网上办、窗口办等多种办理残疾人证方式,鼓励一次办、就近办,打通联系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落实中国残联关于残疾人证办理有关要求,有序推进残疾人证“跨省通办”技术衔接等工作。二是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把保障残疾人文化体育权益、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增强残疾人巩固脱贫成果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举办全省残疾人读书演讲比赛、网络征文、盲人观影、文化季活动、特殊艺术巡演等。组织参加全国第十届残疾人文艺汇演、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运动会,多种形式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为残疾群众办实事。组织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引导广大残疾人积极进取,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扎实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全力助推全省残疾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主持人:

  感谢蒋理事长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助残脱贫政策的宣传报道力度,一如既往的关心关注残疾人,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需要单独采访领导的记者请会后联系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