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掠影】天水秦州流韵古民居

 2021/06/03/ 08:0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刘志宏

【文化掠影】

秦州流韵古民居

古民居宅子一隅。刘志宏

  刘志宏

  古民居,是天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水古城现存的古民居群共分为6个片区,占地面积约16公顷。仅备案的古民居就有140余处,跨越金、明、清等朝代。这些古民居中的一些被活化利用,成为文化馆、博物馆、文创园等,既保有古风,又不失新气象,成为秦州大地上一道迷人的风景。

  天水古民居是我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文史专家认为天水古建筑的风格兼有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精巧,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还有专家称这里是“东方木雕的艺术馆”。

  坐落于天水市中心的胡氏民居是2001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都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南宅子的创建人胡来缙和北宅子的创建人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官员。南宅子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依然保持着400多年前的原貌。南宅子里的如意云朵用婉转流畅的阴刻线,表现出云气的层次,简洁、粗犷而又圆润,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飘浮感与上升感,脱俗与沉稳的气蕴,与文人气息浓厚的明式家具风格一脉相承。倒座的雀替上,一条透雕的螭龙身躯翻转,上半身为龙形,下半身为花草,与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异曲同工。院内地面以色泽深浅不同的卵石铺成九宫格、太极图、太阳等图案。第二进四合院也是明代建筑,南房三间前出廊,五架梁,东西厢房略同于前院。过廊西侧有一小巧玲珑的三合院,东、北两房皆为三间,南房为一过庭,穿越过庭又与一小院相通。与前院相较,小院房屋体量较小,但精巧有胜。西侧廊上作出栏杆和拱形小门,起到了分割空间及阻断视线的作用。门窗木雕极为精细,内容多为琴棋书画、喜鹊梅花和博古纹。虽不似前院宏伟大气,却多了一些雅趣和地方特有风格。

  与南宅子隔路相望是北宅子。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五个,现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记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楼阁两层,重檐硬山屋顶。下层六列六柱,檩与柱的勾搭做法远较南宅子为复杂,檐柱石与檐柱之间的乳袱呈弯月形,古建中称之为“月梁”,属于官式建筑中极为考究的构建做法。上层檐柱间镶嵌有雕花阑干,每间各有栏板及绦环板五面,每片以减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组团花图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不同样式。其中还有一面在圆形开光雕出一人物形象。整体雕刻精工而不显繁缛,原彩绘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其色泽仍依稀可见。至今面对这座楼阁,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雍容华贵与当年的辉煌。

  与天水古民居交相辉映的,是这座城市里经历代拓延并保存下来的100余条百年老巷。

  据考证,天水的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688年的秦武公时代。东关的百年名巷有忠武巷、仁和里、尚义巷;西关的飞将巷、织锦台巷、折桂巷。这些古巷像一条条无声的小河,仿佛文化的血脉,承载岁月的演变,让前来这里探寻的游人感叹唏嘘,肃然起敬。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