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不让一滴油品落入长江

 2021/06/18/ 17:2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牢固树立安全绿色发展理念,不能让一滴油品落入长江污染蓝图,这是自2012年成立以来,武汉分公司石油人一直践行的使命。走进中国石油西北销售武汉分公司位于长江干线武汉阳逻的油品接卸码头,靠泊的油轮正在进行卸油作业。江风清新,绿荫葱葱,系泊在长江之滨已有3315天的三艘趸船,守望着“一江碧水向东流”胜景的重现。

  9年未发挥作用的收油机

  “这3个收油机陪我9年了,我是又爱又恨啊”武汉油库码头操作工陈代平,边擦机身边说“不管它吧,不行。管他吧,恨不得这辈子都用不上它。”

  作为油品流入江中应急处置设备的收油机,随武汉分公司不断加大安全环保力度,也只能在每月的应急演练中亮相了。自分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把安全环保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完善应急处置措施是关键,“码头易泄露区域及趸船甲方工艺区增设围堰,便是第一道防线,让溢流油品直接回流至污油舱”码头作业班班长胡俊明指着江面上围绕趸船一圈的围油栏,用活跃、自然的肢体语言为记者介绍着这里的应急措施,“围油栏加吸油机组成了我们第二道防线,同时向海事部门报警求援也是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多次联合海事部门对码头油品泄漏事件进行过应急演练,效果很不错。”三到防线、三级管控,由此看来,锃亮的收油机真的只能等着下岗了。

  一年走过1.3万公里巡检路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几乎趴在管线上的巡检人员说道:“虽然我们监控视频都是全覆盖的,但由于栈桥与趸船连接处会随水位随时变动,连接处的缝隙和软管就是巡检的重点,部分连接缝隙和软管需要凑近看才能放心。”每两小时一趟的现场巡检是码头石油工人的必修课,一个来回1.5公里,一年便是1.3万公里的巡检路。

  现场巡检加视频监控是科学预防的其中一环,配上合规的工作方法,现场安全管控让人放心。泵阀旁亮眼的位置挂着的牌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牌子上图文并茂的说明了趸船上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控措施,再走两步又是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码头接卸船4*4工作法”,从接船、检船、装(卸)船再到送船,每一步都有四个环节,操作有标准、流程有提示。“这都是我们慢慢摸索出来的,像装(卸)船数据反馈环节,我们工作人员每小时就要核对流量计累计量与罐收(发)发量,就是防止有油品泄露情况发生。”班长胡俊明说这话时,指着周遭的环境,带着记者360度转身。确实,记者在甲板上看不到一滴油渍。

  他们眼里见不得一滴油

  武汉油库码头上有10名已经在码头工作近12年的老师傅,负责码头日常工作。46岁的陈均和陈代平,是最早踏上趸船的,“多少年了,在这个趸船上一滴油我都没见过。”陈均说到。

  “我们的眼里不能出现一滴油,不然都对不起江边的乡亲们。”这是土生土长在江边陈代平的誓言。严谨的工作离不开严谨的人,武汉分公司始终明白“成事之要在于人”的道理,开设“周一大课堂”“微党课”“师带徒”等,重视操作技能人员培养,码头所有人员都是持危险货物装卸管理人员证上岗。“发油过程中浮盘下降速度要小于每小时0.6米,管线流速不能大于每秒4.5米……”又到了既当班长又是老师胡俊明的上课的时间,10个人,人人懂工艺流程,人人会设备维护,“眼里不见一滴油”是现实、也是目标、更是他们的传承。

  数字化系统再上“一道锁”

  据了解,武汉油库码头三条趸船年接卸油品可达200船30万吨以上,尤其是2019年1月发运51船7.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武汉油库占地面积226亩,总库容29.5万立方米。记者穿过23座“巨无霸”油罐,来到油库“大脑”—中心控制室。“这是我们的定量转船系统,只要输入装油量按键就可以了,到量自动停泵,输油过程还有液位监控系统监测。”工作人员边介绍边演示,电脑屏幕上油高、油温、密度、流速等各种参数清晰可见,一旦出现问题,相关安全防护设备将自动启动。“比如液位联锁系统,当某个装船液位接近安全高度,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液位达到安全高度,系统按照联锁逻辑开启备用罐的阀门,关闭报警罐的阀门,避免溢油事故发生。”同时,针对船舶污水处理,武汉分公司于2020年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制度,实现了油船废水直接进入油库专用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化学试剂分解和过滤,达标后排放至外排池中,再进行人工取样化验,确保万无一失。

  中国石油西北销售武汉油库码头,作为长江最大成品油接卸码头,充分发挥长江水系交汇优势,在保障湖北地区油品供应外,还辐射安徽、江西、重庆等地区。自武汉油库2012年投运以来,一直沿着“不让一滴油落入长江”的目标前行,实现周转油品2214万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蓝图再添一抹绿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