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强基固本筑堡垒 党旗飘扬铸华章——平凉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21/06/29/ 00:06 来源:新甘肃 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李芳芳 张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委部署开展了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视频由平凉电视台、崆峒区、泾川县、静宁县、崇信县、灵台县、华亭市、庄浪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李芳芳 张伟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民生保障日渐完善,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创新实践,部署开展了以强化政治建设,推进组织创先、机制创新、作风创优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紧盯“一年聚力突破、两年整体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部署要求,探索形成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平凉实践”,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庄浪县水洛镇陈洞村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

  强化政治引领 夯实党建基础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时,庄浪县水洛镇陈洞村党员活动室里传来阵阵掌声,党员群众正在收看直播盛况。

  “看了表彰大会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自豪,尤其是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发奖章时,大家更是热血沸腾。”陈洞村党支部书记陈连勤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接续努力,巩固好、拓展好、发展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开展以来,平凉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平凉市委每年召开市委常委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等,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专题研究部署基层党建工作。平凉市委书记带头示范,市委各常委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题调研,以上率下压实抓党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真正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为把抓党建的政治责任落实好,平凉市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党建平台开展常态化学习教育,市县两级共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轮训班46期1.1万人(次)。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累计查找整改问题5997个,一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当前,平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扬“三牛”精神,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精神,奋力谱写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崭新篇章。

朱家坡村党群服务中心。

  强化组织创先 发挥示范作用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孔彦荣自担任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访民情、跑项目、办实事、解难题,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22万元,一个出了名的“后进村”华丽蜕变成了“明星村”。

  “整村养牛,塬面栽果,山地栽植核桃、推广全膜玉米、种植紫花苜蓿。”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党支部书记姚军福十多年来探索走出的一条整村产业综合开发模式。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换来的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北张。

  提升组织力,是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平凉各级党组织以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全面提升、以“一强三创”促争创一流,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在农村,全面推行“四链”建设,探索形成了“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庄浪模式”、“党组织+供销集团+乡镇扶贫产业开发公司+村两委班子+合作社+贫困户”的“静宁模式”、“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贫困户”的“灵台模式”,蹚出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在城市,部署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推行“一核多元”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构建“县(市、区)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楼院党小组+党员网格员”的管理体系。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中,分别推行“6+X”“双培双促”“双融入”和“三岗联创”模式,分类施策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达标创先。

  截至目前,平凉创建泾川、灵台2个“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培树66个省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292个市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和100个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先进典型。党支部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引领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泾川县白家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本文图片均由平凉市委组织部提供)

  强化机制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全面推行“党建+”模式,把全村31名农民党员,分别编分在3个专业合作社党小组,带动全村125户群众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灵台县全面推行“三单两制度”,庄浪县建立交叉督导机制,静宁县推行抓党建工作“温馨提示”……

  创新是基层党组织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平凉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抓实标准化、提升组织力的有效举措,聚焦基层党建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了《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一强三创”行动实施意见》等10个指导性意见方案,建立从目标到过程再到结果的闭环系统,形成了政策、资源、项目向基层持续倾斜的长效机制。

  ——创新推进落实机制。建立“月提醒调度、季交叉督查、半年现场推进、年终观摩述评”机制,将评议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实行党建与高质量发展同步考核。

  ——创新分类指导机制。结合各领域行业特点和党建工作实际,分层次、分类别指导党组织抓好标准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累计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652个,对11103名村(社区)“两委”成员开展任职资格联审,清理撤换“两委”成员361名。

  ——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对话协商机制。灵台县白草坡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崆峒区东郊社区挖掘“便民动车1+N”党建品牌潜力,打造了以城市党建为中心,集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创新基础保障机制,市、县两级每年列支党建专项经费,累计新建改扩建村(社区)阵地548个,1456个村级活动场所和76个社区活动场所均达到标准化要求。中央、省、市累计投入资金1.09亿元,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23个,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的1228个占84.3%,5万元以上的389个占26.7%,“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年薪酬达到4.5万元。

  强化作风创优 激发担当作为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平凉各级党组织把落实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作为“黏合剂”工程,聚焦聚力作风建设,深入践行“担当、创新、突破、提升”总要求,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氛围更加浓厚,只争朝夕、争创一流的激情更加迸发,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劲头更加充沛。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平凉市先后有2272名优秀干部扎根脱贫一线驻村帮扶,推动“九大冲刺行动”“十查十看十补课”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一大批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艰辛付出,甚至流血牺牲。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平凉市7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6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9840名平凉在职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临时党支部216个、党员突击队326个、党员先锋队1120个,全市党员在疫情防控中自愿捐款、缴纳特殊党费862.17万元,构建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真正做到了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堡垒构筑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

  此外,平凉还大力实施“千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行动”和“百名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工程”,面向全国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94名,签约引进教育、卫生、农林等领域专业人才2406名……人才保障支撑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经过平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如今,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机场、高铁即将开工建设,全域高速路网即将形成,交通瓶颈问题即将破解,煤电化冶“双千亿”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陇电入鲁”纳入国家能源和电力“十四五”规划,全省首个集群式、全产业链招商项目智能光电产业园快速推进,一批事关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同步提升,实现了“融入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新起点,新征程,平凉各级党组织努力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忘初心再出发,锲而不舍推动全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