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我是共产党员】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有个好支部

 2021/08/09/ 05: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崔银辉 通讯员 张璐璐

【我是共产党员】

将台村有个好支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通讯员 张璐璐

  盛夏七月,走进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中道路笔直宽敞,文化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配备了塑胶篮球场,三五村民聚在一起聊天……

  “原来住在山上,交通不便,地势陡峭坡度又大,一到雨季,雨水都排不出去,很危险。”指着远处山顶,村民赵斌心有余悸。

  “以前村里人住的多是土坯房,山区村社还有人家住窑洞。”将台村党支部书记彭名海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3年,将台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经过5年的时间,全村433户2039人被安置到这里。从此,全村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开启了崭新生活。

  设施完善 让百姓安居乐业

  沿着宽敞的水泥路前行,一幢幢黄色琉璃瓦盖顶的小楼错落有致,这是将台村的易地扶贫安置点。

  “这几年的变化特别大,每家每户通了水、电、气,现在的生活基本上和城里人一样了。”村民范有强说。

  将台村党支部坚持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充分利用帮扶的良好机遇,大力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剧场1座、幼儿园1处,为433户搬迁农户安装天然气,实现了“五改”“四通”“三分离”目标。

  产业兴旺 让村民增收致富

  “改变村容村貌,让群众搬下来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搬下来,还要有稳定增收的渠道和路子,才是最需要考虑的。”彭名海说。

  2018年,将台村借助引洮工程通水的有利机遇,提出发展高端蔬菜制种、花卉苗木育种、牧草加工青贮和高效蔬菜种植等设施农业的思路。

  在发展之初,村民们并不看好,纷纷持观望态度。 

  “庄农人种了一辈子的洋芋、包谷,突然不让我们种了,让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开始大家都很抵触。”村民马进财回忆道。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彭名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了“支部引领、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先后吸纳了4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种养大户进入村“两委”班子,逐步将36名党员发展成种养大户或致富能人。

  通过支部带动,村民们也转变了观念,以设施高效农业为主体、花卉育苗为支撑、种养结合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村农户已流转土地1600余亩,周边经营主体已累计建成蔬菜种植、花卉育苗塑料大棚104座,建成蔬菜基地400亩、花卉育苗基地200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00亩、有机杂粮种植基地300亩。2019年,全村贫困户告别贫困,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万元。

  最可喜的变化,体现在将台村村民的观念上。

  “原来村里穷得叮当响,人穷志短、心不齐,村民有事不找村干部,村干部说话也没人听。”彭名海说,近年来,村里通过党建引领,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村子变美了,实事办妥了,生活变样了,人心也就变齐了,很多人以前是“要我干”“要我富”,现在变成了“我要干”“我要富”。

  “今年,我们通过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在将台村半山坪建成浅山区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种植基地1000亩,解决了川区和山区农业发展不平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鲁家沟镇党委副书记马习文说。

  新风拂面 群众幸福感满满

  “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这些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上的发展是越来越好了。”正在文化广场健身的80岁老人苏登州满是骄傲与自豪。

  将台村村容村貌的蝶变和文体活动的丰富让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乡村文化为纽带,推进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建成文化广场、塑胶篮球场、农家书屋等,并对原有村级办公阵地进行改造,由党员群众自愿捐赠农耕文化器物,建成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乡村记忆博物馆。

  吃水不忘挖井人。去年4月,将台村建成了党建文化广场,通过景观、墙面、展板等形式宣传展示党的光辉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内容,实现了将党员教育活动从“室内”引向“室外”的转变。将台村还建成了2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点,让周边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2021年,将台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我们党支部要带领全体村民把将台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彭名海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