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康乐县小小讲解员“一讲、一创、十进” 助力党史宣讲深入人心

 2021/09/23/ 20:33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银燕

  “沟连沟,山对山,思想起红军心里甜,贴标语来搞宣传,红旗插上紫松山,倒流河里翻了天……”,在康乐县景古镇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小小讲解员罗钰涵用莲花山花儿向前来瞻仰革命遗迹的游客讲述红军长征故事,这是康乐县“童心讲党史、童情抒党恩”小小讲解员宣讲党史、助力党史宣讲“热”起来的生动缩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康乐县持续创新宣讲载体,多措并进,推出“个性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套餐”,精心打造了“阳光未来小小讲解员”项目,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一讲”“一创”“十进”党史宣讲活动,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缅怀先辈,继承先烈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立新功、添动力。

  “一讲”:讲党史,为党史知识宣讲聚人气。为了用好、用活县域内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教育基地褒烈育人的职能作用,打造一支青少年志愿服务宣讲队伍,县博物馆利用学生假期时间,通过招募、培训、上岗的方式,组建成立了康乐县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宣讲队。小小讲解员以讲好红色故事为己任,通过实地讲解、情景剧表演、问答互动、座谈交流的方式,讲述党史国史,宣讲红军长征在康乐的光辉历史,宣讲根植于康乐本土的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和龙头山革命烈士陵园革命英烈事迹。常态化党史知识的宣讲,营造了全县学习党史、缅怀先烈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先烈事迹的知晓率和认知度,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热情。自“小小讲解员”宣讲队成立以来,县博物馆先后招募中小学学生志愿者250余名,完成常规接待讲解任务3.5万人次,开展实地宣讲120场次,“小小讲解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万小时,孩子们稚嫩深情的讲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一创”:创品牌,为党史知识宣讲添活力。康乐县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作用,擦亮叫响“阳光未来小小讲解员”项目品牌。在县博物馆设立文明实践大学堂,使更多青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增长文博知识、了解历史文化、普及传统民俗知识,既丰富了中小学学生寒暑假生活,又培养了孩子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讲好故事,宣传康乐文化旅游,增强了少年儿童热爱家乡的自主意识,使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康乐文化。文明实践大学堂成立以来,小小讲解员先后组织开展“博物馆里话成长”“我爱博物馆杯·志愿者讲解员大赛”“致最可爱的人·新年慰问演出”“情暖雷锋日,我们在行动·志愿服务”“奉献绿色、收获希望·义务植树”“不忘初心,讲好党的故事”演讲比赛、“别样课堂,绽放精彩·主题实践班会”“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座谈会”“党在我心”座谈会等一系列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100余场次,参与小小讲解员人数达到1000人次,覆盖人群突破1.5万人;县博物馆文明实践大学堂依托小小讲解员,持续深入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启源课堂”主题教育活动50场次,小小讲解员化身党史知识的传承者、讲述者,将以往“教师说、学生听”的旧模式转变为“学生讲、大家听”的新动态,既让孩子们觉得新鲜、听得认真,又激励了大家自觉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引导师生亲身体悟党史伟力,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十进”:广覆盖,使党史知识宣讲接地气。为了增强党史知识宣讲覆盖面、受众度、吸引力,县博物馆组织小小讲解员长效化开展党史宣讲、文艺演出“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宗教场所、进医院”等“十进”活动,使乡村百姓、社区居民、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在家门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聆听党史宣讲,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在胭脂三川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小小讲解员”宣讲团先后开展主题宣讲120场次,聆听人数5700人次,小小讲解员把脚印留在了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他们用生动活泼、接地气的方式宣讲党的百年历史、宣讲红色故事、宣讲英烈事迹,为党员群众送上了别开生面的党史宣讲“大餐”,让百年党史故事传播得更广,让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得更宽,奏响了全县基层党史宣讲的“协奏曲”,形成了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的宣讲大格局。

  如今,“阳光未来小小讲解员”项目已然成为康乐县党史宣讲的一张靓丽名片,小小讲解员个个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用童心讲党史、以童情抒党恩,将红色基因深耕心田,不仅让自己得到了锻炼成长,更引导全县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消息来源:康乐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