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临夏市: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2021/09/28/ 10:2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西南部的临夏市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临夏市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在这里,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16年,临夏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18年,临夏市正式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中共临夏市委、临夏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八坊十三巷景区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0年,东区街道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项项成绩的取得,记录着临夏市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成就。大夏河畔,一朵象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花儿正在盛开。

  团结互助,携手致富之路

  秋分虽过,但走进午间的折桥村,依旧是一片“暖洋洋”的景色。从村口往里走两步,“马三虎农家院”的招牌格外显眼。正值午饭时间,爆炒草鸡、肉末粉条、传统馓子……精美的菜肴摆上桌面,院落里香气四溢。

  “我22岁时前往兰州进入餐饮行业,开始从学徒做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那里,有很多人包括汉族兄弟帮助我、指导我,让我从一个农村出来的‘尕娃’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厨师。”马三虎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边介绍自己农家院里的美食,一边讲述着自己在兰州闯荡的经历。

  2016年,马三虎的家乡折桥村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多年在外经商的他敏锐地察觉到是时候回家了。

  经过五年的努力,去年,马三虎的农家院净利润已达到50万元,“虽然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但咱们这里的美食既有特色又价格适中,总体上收入还是有提高的。”如今马三虎的农家院已经小有名气,来自临夏、兰州的食客都慕名而来。

  马三虎除了自己当大厨,也会毫不吝啬地把厨艺传授给徒弟:“我的徒弟有东乡族、回族,也有汉族,他们现在都在临夏市里开店,有什么问题都会随时交流,我们就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作为一个东乡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折桥村干部群众深知只有团结才能带来进步。折桥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荣介绍,村里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发展以休闲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各民族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同致富。

  据统计,折桥村民族特色农家乐已发展到130余家,全村平均每7户就有一家经营农家乐,从事农家乐服务的约1300人,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000余人,年营业额近1亿元,纯收入达4000万元,户均收入10至50万元不等。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旧巷新颜,百姓喜上眉梢

  行走在如今的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民族特色的建筑鳞次栉比,道路干净整洁,老人悠闲地坐在家门口寒暄家常,孩子们沿着街巷嬉戏打闹……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城市巷道里独有的烟火人文气息。

  而在2015年,这里还是典型的老城区中古老的瓦房区、城中村,近37%的居民属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贫困面广,民生问题非常突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原住民创业就业空间狭小,保护开发矛盾多。

  面对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中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地以“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精神为指针,把改造八坊十三巷“城中村”作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改善困难群众生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文化保护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和产业培育项目。

  “我们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形成‘文化为先、利民为本、一巷一特色’的改造思路,不搞大拆大建,以原本独特的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商业发展。”八坊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晖娟说。

  对于这些改变,从小生活在巷子里的马小强感触颇深:“在我去上大学时,这里下雨天路还会泥泞难行,特别是巷道里的河水天热时总是臭气难掩。然而,一个学期放假回来,我都差点没认出来是自己的家。”

  现今,毕业后跟随叔叔做地毯生意的马小强的家已经实现了“前店后院”,借助八坊十三巷的名气,自己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生产的地毯不仅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更是远销欧洲等地。“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说到这里,马小强喜上眉梢。

  在八坊十三巷,一条条蜿蜒的巷弄生动地诠释了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团结,随着不断发展,拓展了群众的视野,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国内国外各民族群众来到“八坊”,不仅感受到了临夏独特的民族风情,而且借助深入的交流与学习,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为各民族团结进步搭起了友谊的桥梁。

  齐心协力,共浇幸福之花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临夏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构建起了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人心归聚的共有精神家园。

  “临夏市位于一个多元生态地理文化环境中,是藏、汉、回文化的交融地带。我们着眼于挖掘原生态传统文化的永续价值,传承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临夏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文华表示,临夏市借助“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等文化底蕴,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临夏市各学校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大力实施“金种子”工程,写民族团结作文,讲民族团结故事,开设民族艺术课程,编印民族团结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团结带来了发展,发展促进了团结。2021年,临夏市重点项目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牡丹文化产业园、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文旅综合体等项目接续开工实施,环城北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多年来存在的城市“断头路”正在相继打通,实现了城市内循环,提升了智能化城市管理水平,畅通了各族群众幸福路。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建过程中,做到了“改造一片、提升一片、幸福一片”,达到了旧貌换新颜的效果,切实提高了各族群众居住生活质量,不断推进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各族群众和谐共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