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七载深耕结硕果 服务实体惠民生——中国民生银行兰州分行扎根陇原七周年创新发展纪实

 2021/10/14/ 07:0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七载深耕结硕果 服务实体惠民生

——中国民生银行兰州分行扎根陇原七周年创新发展纪实

  金秋十月,陇原大地一派丰收之景。在这五谷蕃熟、穰穰满家的时节,民生银行兰州分行迎来了七周岁生日。

  扎根陇原七年来,民生银行兰州分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秉承“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使命与初心,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打造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体系,切实担负起商业银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七年砥砺奋进,七年精彩蝶变。在发展普惠金融、造福陇原大地的进程中,在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在履行社会责任、传递企业关怀的善举中……随处可见民生人奋力奔跑的身姿。

  以普惠金融滋润陇原大地

  民生银行兰州分行自2014年10月16日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民营企业的银行、敏捷开放的银行、用心服务的银行”这一战略定位,孜孜不倦纾解民企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困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七年来,民生银行兰州分行始终与陇原小微企业相约相守,共担风雨、共享收获。积极落实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无还本续贷等工作,以小微“云快贷”“民生微贷”“网乐贷”等特色线上融资产品为主线,多措并举针对小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定制化小微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持续助力陇原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截至7月末,该行累计向近3000户小微客户提供超100亿元的小微普惠贷款。在2021年全省金融机构的小微金融服务评价中,该行荣获“一级”评价。此外,该行还高度重视银政企合作。通过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促进信息共享、积极参与“信易贷”“陇信通”“首贷中心”等全省重点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建设等,合力解决企业融资堵点难点,切实保障稳企业保就业金融政策的顺利落地。

  同客户守望相助,共克时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民生银行兰州分行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优化经营服务能力,提升信用贷款规模占比,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延期还本付息”工作制度,加大无还本续贷工作力度;面向新客户投放小微贷款,支持小微客户复工复产。民生人用专业、高效、暖心的金融服务,全力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获得了广大小微客户的一致好评。疫情暴发以来,该行累计向2956户小微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1198笔,金额11.63亿元;下调贷款利率818户,贷款金额8.99亿元;向687户小微贷款提供小微红包,累计抵扣利息68万元;为105户客户提升授信额度0.62亿元;减免利息、罚息188万元。

  进入新发展阶段,为顺应市场变化,民生银行兰州分行进行了刀刃向内的自我变革。该行在做好工作目标细致分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各经营机构变压力为动力,结合总行“彼此相连·小微金融特别服务年”活动,开足马力,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强化审计考核等内部管理政策;改进工作机制体制,细致倾听客户心声,积极响应客户需求;科学引导各经营机构及小微客户经理合规开展小微业务营销活动,为各类民营企业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同时,该行十分重视向总行专家及经验丰富的外部专业人才请教学习,培养了一批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客户经理,提升了客户服务水平。内部机制体制的改造升级保障了团队的高效协作,造就了一支服务陇原小微企业的“民生铁军”。

  助力脱贫攻坚践行“民生”担当

  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民生银行兰州分行一直在路上。自成立以来,民生银行兰州分行将金融扶贫优势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积极运用信贷、结算、非金融服务等综合化解决方案,全方位将民生服务、民生关爱传递给广大农户;通过探索涵盖“种管收储运加销”的涉农全产业链“智慧乡村”数据服务体系,开展“民生农场”直播带货等创新活动,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此外,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该行先后承担起甘南州玛曲县齐哈玛乡塔哇村和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岗头村的扶贫任务。分行党委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服务意识,将脱贫攻坚列入全年重点工作,与企业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先后向塔哇村和岗头村抽调7名能吃苦、肯奉献、思想活、经验足的初中管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并筹措帮扶资金480余万元,用于政策宣导、互助资金、产业开发、基础设施、技能培训、灾后重建、基层党建、农资购买、节日慰问等,有效确保了塔哇村和岗头村如期脱贫。

  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风雨兼程,最终会带着胜利的果实满载而归。之前,走进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岗头村,乡间道路坑洼泥泞,房屋破旧不堪,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普遍较低。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该行围绕该村需求,通过补齐短板、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整村推进等,从点到面,从精神到物质,以“输血”带“造血”,使得岗头村旧貌换新颜,蜕变成一个“村庄美丽、产业富民、人人幸福”的美丽新农村。如今,再次走进岗头村,崭新的水泥路环绕在农户房前屋后,节能时尚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扶贫车间里工人们紧张忙碌……这一切,都离不开民生人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

  田间地头、庭院炕头,是民生人扶贫的主战场。他们俯下身、沉下心,与困难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扶贫工作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如期完成,得到了当地群众与政府的高度认可,在陇原大地铸就了民生品牌形象,传播了民生正能量。

  以初心使命传递“民生”温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七年时间,民生银行兰州分行精耕细作、深耕服务,在“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引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温暖客户、回报社会。该行在增强消费者金融决策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关注“一老一少”特殊群体、加强对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培育良好的金融消费生态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坚守网点阵地,做好客户金融宣教。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工作,凝聚合力为群众办实事,该行联合甘肃日报、兰州市文明办等单位举行五大公益进社区活动。组织辖内各网点充分运用公众宣传教育专区、电子屏幕等,宣传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征信报告解读、存款保险、防电信诈骗、防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共举办活动17场,覆盖客户3万余人。切实有效的举措营造了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获得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和欢迎,真正做到了行动有力度、宣传有温度。

  关注重点群体,彰显“民生温度”。为保障“一老一少”特殊群体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其提供周全、贴心、直接的便利化服务,该行开创“乐老金融”服务体系、走进校园阵地,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着实用的金融知识。

  当智能化遇上老龄化,如何让智慧科技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跨越一道道“数字鸿沟”,是民生银行兰州分行持续探索的议题。为此,该行为中老年朋友开设专属课堂——民生银行“乐享学院”,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理念,耐心教授广大中老年朋友如何使用手机银行、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软件,以及怎样预防电信诈骗、如何守住“钱袋子”等,不断满足中老年朋友求知、求技、求健、求乐的愿望,成为中老年朋友更新知识技能的平台、文化娱乐的阵地,架起通往现代智能生活的桥梁。同时,不断优化网点中老年人服务设施,增设绿色服务通道,设置爱心专座、爱心询问处,提供拐杖、轮椅等便老设施,开展业务咨询一对一专属服务等,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发展关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面对青少年消费需求广、思维方式活、易盲目从众、维权意识薄弱等现状,该行长期坚持走进校园。通过开展有奖问答等主题鲜明的活动,向在校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普及金融知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温润如水的服务,细致入微的陪伴。看似一些举手之劳的小细节,却处处体现出民生人对“一老一少”特殊群体的关爱,更践行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助老、爱老、适老,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民生银行兰州分行一直在路上。

  聚力绿色金融,赋能低碳发展。民生银行兰州分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充分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全力推动信贷结构绿色转型,扩大绿色融资业务规模。

  自2008年首次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以来,该行在业务拓展、信贷投放、风险管理中,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近年来,该行秉承“利率定价低”“授信额度高”“流程审批快”的信贷原则,分别为兰州市轨道交通、盐场堡污水处理两个绿色低碳项目给予20亿元与4.35亿元的资金支持,以实际行动助力我省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的建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进入新发展阶段,民生银行兰州分行将继续坚持“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发展理念,与广大客户真情相伴,披荆斩棘、行稳致远,奋力书写“长青银行、百年民生”的宏伟篇章,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民生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