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恋荒山草木深
——记静宁县林草局高级工程师赵茂易
□平凉日报记者 张霞
近几日,在静宁县通往庄浪县的高速公路面山上人头攒动,彩旗招展,运送树苗的车辆络绎不绝。一场以增色添绿为主的秋季造林绿化工程正在这里全面展开。
“今秋雨水较多,加之在入冬前要完成近五万亩的造林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对苗木质量的检查抽查只能放在周末。”作为此项工程的规划者和技术负责人,入秋以来,赵茂易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从召开培训会到带领造林队对需要造林的区域进行踏查,再到对栽植标准和苗木规格进行现场指导,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马虎。
今年40岁的赵茂易,是静宁县林草局高级工程师。入职20多年来,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植绿、守绿、护绿,用实际行动坚守着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梦想。
2006年,是上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三北四期工程实施的第六年。当时的静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只有15.2%,整个县域被荒山荒沟所包围,几乎没有绿色。“往年栽植的苗木由于干旱、冻害等因素影响,生长缓慢,还未成林,全县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林子很少。”在赵茂易的印象中,每年秋冬,放眼望去,荒山秃岭一大片,满目尽是荒凉。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从小就有一股倔强劲儿的赵茂易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他深入各乡(镇)山头地块,沟沟岔岔,调查研究,踏查规划。每天天刚放亮,就扛起铁镐,带领队员们上山,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点山泉水,累了就原地坐一会儿,一干就是一整天。从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到检查验收各环节,他都深入现地,以苦为乐,毫无怨言。几年下来,他的脚步走遍了静宁县24个乡(镇)的山头地块、梁峁沟岔,用心血浇灌着一棵棵希望之树。
每年春秋季造林活动开展前,赵茂易都亲自带领工作组人员,按照造林要求,编写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而每次着手编写方案和设计前,他的脚步总会踏遍周边的山山沟沟。“先得对宜林荒山荒沟和适宜退耕的耕地进行踏查和实地勾绘,造林时不仅要根据不同地形、地块确定种植的密度和混交的比例,还要随时对造林小班进行跟踪指导。造林结束后又要逐地块进行验收,随时记录检查苗木的成活率。”赵茂易说,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细心观察,只有严格按照既定规定操作,才能保证苗木成活率,达到预期的栽植效果。
林业生态工程信息档案管理是实现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一项基础工作。赵茂易非常注重工程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整理和保管。他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实现了静宁县林草局工程档案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管理,同时利用网络化管理的方便主动为工程建设及其它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快捷的信息服务。
2009年,甘肃省安排部署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赵茂易作为业务骨干参加了调查工作,从外业的调查到内业的数据汇总及调查成果的编制,他都尽心尽力,按时完成了任务,摸清了全县林业资源的消长变化及林业基础数据,为静宁县将来林业生产及其中长期林业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林丰草茂,山川葱茏。他本人连续六年被静宁县林草局授予年度“林果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全省退耕还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甘肃省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