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我为群众办实事】省委网信办:实施省级重点项目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2021/11/10/ 04:2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崔亚明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我为群众办实事】

省委网信办:实施省级重点项目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你会拍摄短视频吗?你会网络直播吗?”……

  近日,由省委网信办组织实施的“I@甘肃 2021网络富民博览会”乡村振兴网络主播培养项目在兰州市袁家湾村百合谷启动。来自兰州、定西、白银等地近40名基层工作人员及大学生村干部在培训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掌握网络直播技能。这也是省委网信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实施的省级重点项目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手中的“新农具”,互联网流量成为助力发展的“新农资”,网络直播销售成为致富增收的“新农活”。

  如何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充分利用手中的“新农具”,建设美丽乡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委网信办发挥行业优势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契合农民需求的培训模式,组织实施“I@甘肃 2021网络富民博览会”乡村振兴网络主播培养项目,积极破解群众难题。

  “把巩固脱贫成果和网络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掘互联网的潜力,培养一批既熟悉信息化和‘三农’工作,又能服务乡村振兴的基层一线网络主播。让这些主播把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接触到的新平台、新应用,运用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省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I@甘肃 2021网络富民博览会”乡村振兴网络主播培养项目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已分片区在兰州、白银、定西、陇南举办了4期。结合“甘味”品牌宣传,以网络赋智为目标,主要对乡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美丽乡村和优质“甘味”的互联网技能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群众利用互联网销售“甘味”农产品,拓展致富的知识和技能。

  “欢迎来到直播间,点关注买好货,陇南特产直达你家……”7月28日晚,45岁的文县范坝镇关子村村民杨小翠面对手机镜头,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销售家乡的茶叶、蜂蜜和木耳等土特产品。

  直播间不断有人询问产品的特性、质量、价格等,杨小翠抓住每一个下单的机会,一一详细解答。

  “讲师教授给我们的直播间如何搭建、直播方向的选择、涨粉的技巧及主播语言表达、形象打造和产品销售等知识非常管用,让我在直播时更加自信。” 杨小翠是村里推选的“代言人”,经过培训后上阵直播带货,效果非常不错。

  如何不断激发像杨小翠这样的“乡村代言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省委网信办进一步深化主播培养项目内涵,邀请业界知名讲师、资深主播深入脱贫村,以基层干部和乡村致富带头人为主体,以当地农特产品和大美风景为载体,以现场授课+实际操作的方式,深入开展基层网络主播培养工作。

  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将当地的农特产品与新技术进行“嫁接”,将当地文化与新媒体进行“碰撞”,使基层工作人员提升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本领,也使农民群众开拓运用互联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为进一步扩大主播培养规模,实现集群效应,省委网信办同步开展“I@甘肃 乡村振兴网络直播培训基地”建设,通过网络直播培训基地带动周边企业、群众百姓参与网络直播带货和“甘味”品牌宣传。

  7月28日,一场“甘味”农产品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在陇南市文县开展。经过培训的主播对文县绿茶、花椒、木耳等23款当地“甘味”农产品进行直播带货。直播间实时在线人数1.4万余人,直播3小时累计销售4万余元。

  “经过培训,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直播技巧,加深了对直播带货的理解,直播带货效果明显提升。”杨小翠说。

  根据计划,“I@甘肃 2021网络富民博览会”乡村振兴网络主播培养项目仍在全省推广。省委网信办以该项目实施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绩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