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卿”其所爱,点燃希望!走近甘肃省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2/01/11/ 22:38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屈雯 见习记者王颖丹 实习生梁莘芮

1月11日,甘肃省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座谈会现场

  每日甘肃网1月11日兰州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屈雯 见习记者王颖丹 实习生梁莘芮)2022年1月10日,李国卿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52毫升,成为我省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甘肃省红十字会向李国卿颁发纪念奖牌及证书

李国卿获得的荣誉证书

  李国卿今年34岁,河南省新乡市人。2016年,李国卿从河南省移居到嘉峪关市,从中原大地到美丽钢城嘉峪关,改变的是居住地址,不变的是乐于助人的心。李国卿自2009年就坚持着每年两次无偿献血,每次400毫升。通过多年献血经历,他也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能够帮助血液病患者,让他们有治愈希望。2019年,他在一次献血的同时,留下信息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时刻为有需要的人准备着。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今治疗白血病等恶性疾病最有效的临床技术,由于非血缘人群中配型相合率非常低,通常配型相合率仅有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2021年8月,当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联系到李国卿,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相合时,他一直以来的等待终于有了回应。“因为一直没有接到配型相合的通知,有好几次我都想打电话确认一下自己的信息是不是留错了。”李国卿说,“这次终于能够帮助到一个生命,我真的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兴奋的同时,李国卿心里也有担心,担心的是自己的决定能否得到妻子的支持。让李国卿意外的是,妻子知道了他的决定,立即表示了支持,并让他不要有顾虑。“这是好事,你放心去,家里的事情有我呢!3个孩子我一个人能照顾好。”通情达理的妻子让李国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当李国卿的朋友们知道他要到兰州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也有人劝他说“你一个打工的,不升职,不加钱,图啥?”“啥也不图,我帮助别人的想法和打不打工没关系,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拯救一个生命,挽救的是一个家庭,我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李国卿的回答让更多的人支持他的决定,为他点赞。

甘肃省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国卿(中)参加座谈

  2021年12月,经过初筛、再动员、高分辨、体检等医学流程,李国卿顺利完成了干细胞捐献前的全部准备工作。

  2022年1月10日,李国卿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成功完成捐献,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52毫升,成为我省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悉,器官捐献坚持“双盲原则”,捐、受双方并不知晓对方的任何信息。虽然无法见面,但很多器官受捐者也在思念着给自己第二次生命的“陌生人”。在1月11日下午召开的甘肃省第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座谈会上,记者看见了受捐者家属写来的感谢信,“感谢您无私的捐助,您无私的奉献给我们家庭带来生的希望,带给受捐者畅想未来的机会。从和您配型成功到移植的这几个月,您义无反顾,又没有一丝的犹豫,让我们全家都感觉到无比幸运和感动。您的这一善举挽救了我们整个家庭,我们全家真心地感谢您……”李国卿也在回信中饱含深情地写道:在等待捐献的日子里,我也时常在想你是一位怎样的人,在这一刻,只要我伸出援手,就可以使你的生命延续多一份希望,哪怕过程有所疼痛,我觉得值得。身为人父的我,能体会到你作为家中顶梁柱的艰辛及生病后的不易。在你需要的时候,我愿意伸出我的手,为你全家贡献一份热量,给予一份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早日战胜病魔,完成你的梦想,守护你的家人;希望我们共同见证风雨后的彩虹;希望你更坚强地生活……

  病痛的折磨无法分担,但爱可以传递。李国卿为一位素昧平生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种子”和希望,让生命在爱的奉献中延续。当患者需要他们奉献爱心挽救生命时,他们能毫不犹豫挽起袖子说“我可以”!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无私奉献的捐献者以及心存大爱的捐献者家属们,我们的世界才处处充满感动。

  对重症血液病患者来说,生命是一场配型概率与生存时间的赛跑。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总库容超过303万余人份,甘肃省分库志愿捐献者已达4.29万余人,实现捐献48例。这些捐献者自愿无偿、挽救患者生命的大爱行为,是对甘肃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最大的支持与肯定,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最好诠释。甘肃省分库将坚持不懈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的开展,努力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宣教和科普深入基层推广、普及,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为更多患者重铸生命的希望、共创生命的奇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