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献给西部大地的诗篇——徐兆寿的《西行悟道》等系列作品在故乡武威引起强烈反响

 2022/01/15/ 23:0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萍

《西行悟道》。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萍

  “《西行悟道》承载了徐兆寿先生别具匠心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凉州文化乃至西部文化的书籍。”

  “《西行悟道》的出版发行,必将进一步激发人们挖掘研究凉州文化的热情。”

  “《西行悟道》是对西部历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新的书写,让我们在新近获得的新的历史洞见的视野里,重新认识、重新讲述西部。”

  ……

  1月14日下午,著名作家、学者徐兆寿新书《西行悟道》研讨会在其故乡武威市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评论家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线上线下研讨,1000多人倾听了发言。 

活动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徐兆寿先生是武威籍著名作家,近年来先后出版了《鸠摩罗什》《话说五凉》《斯文凉州》《西行悟道》等大量弘扬凉州文化的专著,他的新作《西行悟道》是一部关于中国西部的文化散文,其中思考与回答的是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从文化层面重新讲述西部,如何梳理西部故事与中国故事之间的关系,一字一句、一言一语都凝聚了他热爱家乡的故土情怀,体现了进取有为的文化精神。

西北师大传媒学院院长、学者徐兆寿在品读会上。(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从《荒原问道》《鸠摩罗什》等前中期作品,再到《西行悟道》时,徐兆寿对西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让我们认识到在西部古老的历史中,和今天的现实中,始终贯彻着那样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精神。这种精神实际上也连接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以认真探讨这本书,不仅仅是要探讨这本书的得与失,更重要更迫切的是以《西行悟道》为样本,探讨和获得在新时代、新征程、新的历史方位上新的西部观。

  “《西行悟道》发表和出版以来,不断引起文坛内外的热切关注,这种情形带有很大的必然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说,在我看来,《西行悟道》在西部文化的追根寻脉中,对于当今的人们,具有着重要的文化向导的作用。对这部作品的研讨与解读,是这一成果的丰富与延伸。

  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用博大精深来形容这部书。他说,这部书是一种全新的写法,说它是一部散文,可能显得太轻飘了,说历史散文也还不够,所以说它是一部历史之书,一部文化大书,也是一部悟道之书,是一部可以流传下来的书。

  西北师大传媒学院副院长杨华说,徐兆寿笔下的西部便与众不同,既不是以西部为据的立场来写西部,也不是以西部之外的立场去写西部,而是从全球视野出发,以在场者的身份向人们展示西部。

  以梦为马,以凉州为方法。这部宣示西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宣言书在徐兆寿故乡武威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金昌作协主席陈学仕

  金昌作协主席陈学仕说,站在世界风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可以说徐兆寿的文学创作具有学者的深刻洞见和作家的敏锐发现,具有第二次启蒙的意义与价值,而这种启蒙则是重新面向古老的传统,从而获得新的历史动力,塑造现代化的、全球化的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也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的借鉴。

  “古有老子西行问道、玄奘西天取经,今有徐兆寿西行悟道。”甘肃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武威市文联二级调研员李学辉在主持会议时说,徐兆寿带着他的大著和浓浓的故乡情谊来到武威,与众多名家共同探讨凉州文化和西部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武威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武威文史专家王其英

  武威文史专家王其英用16个字概括《西行悟道》:大气磅礴,一气呵成,汪洋恣肆,纵横天下。

武威文史专家程对山

  武威文史专家程对山说,《西行悟道》有三大特征,那就是宏阔的文化视域、艰深的历史探索和浓郁的家乡情怀。

  “《西行悟道》是祭奠河西乃至西域山川大地的一部书,返乡是诗人的天职,只有回到故乡,这部书才能获得真正的魂魄,才能再次出发走向广阔的世界。”在最后致谢时,徐兆寿说,《西行悟道》对他来说,是一部抗辩之书,为凉州和西部辩护,为中国传统文化抗辩。他呼吁家乡的人们,要从中国文化的大范畴来理解何为凉州和凉州的意义,凉州人要自觉承担起这种文化使命,从世界文化的大格局和大历史中去寻找凉州的位置与意义,去思考中国文化的未来,只有这样,凉州乃至整个的西部才能确立自我,并真正被创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