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冰雪运动“热”高原

 2022/02/17/ 19:13 来源:新甘肃 记者 韦德占

高原群众走出家门,走上冰场、雪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采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青藏高原,大美甘南,在雪域高原上,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激发着高原群众对冰雪“火一般的热爱”。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高,气温低,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冰雪资源。当地藏族群众多数喜爱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雪域高原上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出家门,走上冰场、雪场。

甘南群众尽享冰雪乐趣。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2月13日,在临潭县古战镇滑雪场,雪地速滑、雪地摩托车、悍马卡丁车、儿童卡丁车、冰雪龙舟、冰上碰碰车等多种雪地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来自合作市的敏福祥带着儿子来到滑雪场,滑雪圈、雪地碰碰球、雪地自行车等项目让他们尽享冰雪乐趣。“这已经是我第3次带孩子来这里滑雪了,每一次来这里体验冰雪运动都乐在其中。”敏福祥说。

  傍晚,太阳慢慢落山,但滑雪场的游客仍意犹未尽。“感觉开启了全新的欢乐,有一种乘风破浪的快感!”第一次体验冰雪龙舟项目的桑吉杰兴奋不已。21岁的桑吉杰是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寒假期间他和朋友们多次前来体验冰雪运动。他坦言,在这样的滑雪场运动过大年,年味儿足、氛围好,朋友们都很开心。

孩子们在体验冰雪运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古战镇党委书记魏健介绍,自2021年12月18日古战滑雪场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7万余人,营业额超过了35万元。仅2022年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营业额近10万元,单日营业额最高达到了2.3万元。

  为丰富全域旅游内容,2021年,古战镇通过村集体经济和致富带头人自筹两种方式共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占地40余亩的冬季冰雪娱乐项目,并成立了临潭县古儿占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和运营滑雪场。

甘南群众体验冰雪运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如今在甘南,冰雪运动风尚渐成,冰雪旅游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战村毗邻洮河黄金旅游线,地处县城‘十分钟经济圈’,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冬季冰雪娱乐项目的打造,目前已累计间接带动古战镇及周边县群众43人就业,实现了旅游与增收双赢的局面。”临潭县古儿占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林说。

  此前,甘南州旅游产业有着明显的淡旺季之分,进入冬季之后游客逐渐变少,然而,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竞相体验冰雪运动,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冰雪消费,正在将“冷”资源逐渐变为“热”经济。

  “以前进入冬季游客就少了,国庆节过后,农家乐基本上也没人了。但自从滑雪场开了以后,游客们体验完冰雪项目来农家乐吃饭、唱歌,几乎每天都是爆满,仅这两个月的营业额就有9万元。”古战村一号农家乐老板刘小红高兴得合不拢嘴。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刘小红是冰雪经济的受益者,也是甘南州冬春季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甘南旅游正在迎来“冬暖”季。

甘南群众尽享冰雪乐趣。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记者手记:让雪域高原“冷资源”变成冰雪经济“热产业”

  岷山雪峰巍峨延绵,迭山雪峰高寒险峻,阿尼玛卿雪山终年白雪皑皑……

  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大众参与冰雪的热情被极大激发,冰雪旅游踏上高速发展之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助力,冰雪旅游也正在满足着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袤的高原大地上,冰雪美、生态美、自然美、运动美、民族美正为群众带来福祉,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长江上游水源涵养与补给区,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高原冰雪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产业正在实现深度融合,单一的冰雪观光模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冰雪产业的发展,也将有望打破高原“夏季短暂、冬季漫长”的旅游发展瓶颈。

  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让昔日甘南的“冷资源”变成冰雪“热产业”,释放出巨大的空间与潜力,推动冰雪运动在雪域高原发展。

  望海拔之高,叹运动之美,高原冰雪产业,未来可期!

雪山下长大的孩子,心中的冰雪梦正在绽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孩子们在体验冰雪运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临潭县古战镇滑雪场。(航拍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高原群众走出家门,走上雪场。(航拍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