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影评】守望心灵家园——纪录片《摸得着月亮的地方》透视

 2022/04/27/ 05:2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 杨文秀

【影评】

守望心灵家园

——纪录片《摸得着月亮的地方》透视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杨文秀

  由中共肃南县委宣传部与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室联合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摸得着月亮的地方》近期在央视综合频道《中华民族》栏目播出。该纪录片分《回响》与《足迹》上下两集,以曲调悠扬的裕固族民歌与肃南的草原、雪山、牧群构成的视听景观为背景,讲述了裕固族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中交织着的红色历史、传统产业的现代化以及守望家园的故事。

  本片的片名“摸得着月亮的地方”来自肃南流传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记载着裕固族从遥远的西至哈至一路迁徙到祁连山脚下的历史。追寻幸福生活的归属地、守望心灵的家园作为这首歌的寓意正好呼应本片的主旨。片中,深入肃南各地搜集整理裕固族民歌的歌手、巡山守林的老人、巴尔斯雪山上的救援队伍、转场秋季牧场的归来者、继承母辈技艺的手工艺人、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被紧密统摄在对家乡的爱和守护这一主题上,结合片中各种传统文化、技艺与现代产业、技术的融合,生动地展示出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奇迹。

  作为一部宏观展示地域文化,涉及多人、多事、多种传统文化样式的纪录片,本片采用串珠式结构,每集由一个有着完整起承转合的故事来串联其他散点故事,以此将民族文化的记忆、技艺、历史与当下的变化、更新、传承相融合。上集《回响》从爱好音乐的薛峰、艾丽夫妇深入肃南各地遍访歌手,搜集、整理裕固族传统民歌为线索,途经红石窝村、巴尔斯雪山,引出艾长明、易祖才巡山守林,以及巴尔斯雪山常小平带领的救援队伍,他们的经历又带出肃南地区的红色历史、文旅产业,在非线性的时空跳跃中完成历史与当下的对接。下集《足迹》则以牧人安文东赶着家里的牛羊群转场到秋季牧场的旅途为线索,穿插裕固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杨海燕开办手工培训班,以及肃南传统的畜牧业如何搭乘乡村振兴东风和旅游业的快车等支线故事,突出裕固族人民建设、振兴家园的愿景。由此,音乐人寻找民歌,牧人辗转牧场的旅途便具有了明确的象征含义,他们如同追根溯源的探寻者,试图在追随着祖先根脉的路途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

  在传承基础上坚守、创造继而成长,这是本片的另一核心主题。比如一路寻找民歌的薛峰作为肃南第一中学的教师,同时又是罕德乐队成员,人物的身份设定便巧妙地呼应了主题,搜寻、整理民歌就是通过音乐还原裕固族民族文化历史的过程,尤其是裕固族民歌没有文字记载,凭借口口相传的特性,经由薛峰的牵引,唤起村民记忆中的旋律,再经由学生们传播下去。民歌的素材又成为乐队创作的新灵感,乐手们用新的形式改编民歌,使其广泛传播,令音乐真正成为外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桥梁。同为传统民间技艺传承者的杨海燕则将裕固族特有的纹样、剪纸等技艺手手相传,同时开展手工技术培训,以产业化的形式将传统技艺推广开来。作为一部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纪录片,共享牧场单元展示了如何利用发达的信息、智能技术包装传统的畜牧业和旅游业,突出超越地域、与时代同步的科技感,尤其是通过信息定位技术令远离大自然的都市人群获得“云养羊”的体验,令人耳目一新。

  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冲突在本片中亦有展示,比如红石窝村民艾长明与女儿艾雪冬开办餐馆时,因经营理念产生矛盾,由此引出外乡人扎根肃南,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为了让女儿了解曾经的峥嵘岁月,艾长明邀请朋友易祖才讲述红色故事,引出易祖才的父亲从老家江西参加红军,转战河西的往事。易祖才的父亲留守肃南缅怀牺牲的战友,易祖才子承父业传播红色文化,彰显了精神传承的意义。

  除此以外,祁连山火石峡牧场的牧人安文东则以“归来游子”的身份,诠释了家园和家人的含义。转场作为《足迹》全集贯穿的故事,将裕固族祖祖辈辈保护草场生态的传统,整个转场过程中邻居、乡民给予的无私协助,与36岁的安文东终于通过转场完成“成人”仪式结合在一起,对邻里、乡民、牛羊、草场构成的家乡进行了阐释。母亲亲自喂大的小羊在转场途中的丢失又被寻回,这一情节象征性地对应了安文东的出走和回归,这个片段也是片中最为动情、引人深思的故事。安文东辗转在外多年,回首发现家和草原更为宽广包容,从而给出这次回归的答案:对家人的爱与守护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