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踔厉奋发启新程 笃行不怠图振兴——平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2022/05/07/ 04: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田丽媛 通讯员李芳芳

  紧盯产业振兴 提高群众收入

静宁县界石铺东西协作电商产业园电商平台展示的“小杂粮”等特色产品。

  一头头平凉红牛,膘肥体壮;一个个老旧果园,改造正酣;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光,煞是壮观……

  夏日的平凉大地,处处洋溢着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今年39岁的李文生,是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移民新村种菜最多、也最忙的村民。

  这两年,他一头扎进大棚里,倒茬种植甜瓜和蔬菜。去年7月,他又投资20多万元,办起了养殖场,养了200多只羊。按照当下一只羊1500元的价格,初步估算今年就能回本,明年就能赚钱。

  作为昔日国务院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朱家涧整村搬迁后,镇村两级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村民脱贫摘帽、持续增收的致富“法宝”,借助自身优势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盖起了蔬菜大棚,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鼓励群众发展规模种植。

  村支书朱惠平说,依托种植养殖业,去年朱家涧人均纯收入提高到了9000元,比上年增加了12.5%。

  “咱们的平凉红牛在香港市场上可以说供不应求,去年共向香港发了1478头平凉红牛,今年配额是636头,截至目前出口了300多头。”说起红牛产业发展,静宁县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养殖出口基地负责人赵建仓满脸自豪。

  自从畅通供港通道后,界石铺镇推行当地农户交售肉牛每公斤加价3元、建档立卡户每头加价400元、合作社交售每头200元中介费、经纪人交售每头50元中介费的“3425”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了让平凉红牛产业链上的各个经营主体都有钱赚,大大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去年以来,平凉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抓手,着力育主体、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抓循环、促融合,全力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加快了产业脱贫向产业振兴转变的步伐。

  甘肃贡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庄浪县最大的果品加工企业。十年来,该公司不但把苹果脆片、果醋等拳头产品卖上了高铁和航班,还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果品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总经理李尚文说,今年公司正在加快建设数字农业(苹果)产业园,建成投用后,将助力庄浪苹果产业打开“智慧”之门。

  去年以来,平凉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完善联农带农联结机制,将脱贫群众有效嵌入产业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累计兑付到户分红6905万元,13.15万户脱贫户依靠发展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2021年,全市牛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52.43万头和38.89万头,果园面积达135.81万亩,蔬菜产量66万吨以上,种植马铃薯90.59万亩、中药材6.82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过万,达到10799.50元,全市产业扶贫成果得到了持续巩固拓展。

  紧盯责任落实 建强帮扶力量

崆峒区麻武乡月明村村貌。本文图片均由平凉市委宣传部提供

  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过渡期内持续做好帮扶工作的要求,平凉对全市帮扶力量进行了优化调整。省市县三级732个帮扶单位结对帮扶748个脱贫村,派驻工作队748个,选派驻村干部2277人。县乡两级确定6859名干部,结对帮扶9864户“三类户”。

  田间地头、产业线上、群众家中,一张张朴实真诚的面孔,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精准摸排、因户施策、指导发展,一个个起早贪黑的身影,穿梭帮扶一线,不见成效决不罢休。

  综合考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平凉市委组织部从市直机关选派35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担任领导班子成员。制定出台到村任职选调生管理办法和工作补助资金使用办法,促进110名到村任职选调生积极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此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五个一批”人才计划,全力推进涉农部门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积极对接科技特派团工作,研究实施“一产业领域一人才工程”,全面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

  平凉注重精准培训,组织各县(市、区)总队长、包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及全体驻村帮扶干部参加了全省视频培训会议,引导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工作业务,努力成为懂政策、接地气的农村工作行家里手。

  当前,数千名帮扶人员分赴1456个行政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实际行动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倾力当好帮扶政策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信息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

  青山一道同云雨,东西携手绘新篇。

  位于崆峒区白水镇的泾河川设施蔬菜产业园,这个时节正在工人的手中“拔节生长”、快速“崛起”。该项目是平凉市与天津市“山海情”的又一见证。

  2021年,平津两地不断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拓宽帮扶领域,东西部扶贫协作呈现出多点开花、抓实见效的喜人局面。

  “我们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注重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扶贫协作’向‘发展协作’转变,确保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崆峒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天津市河西区挂职干部黄清乔,说出了所有对口帮扶干部的心声。

  今年,平凉持续深化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对接争取天津方面财政援助资金2.43亿元,协作共建产业园区7个;衔接中投公司、南开大学投入帮扶资金6658.83万元,实施项目23个。

  当前,平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文明之风遍吹田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一场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大会战,正在平凉全速推进。

  风帆正劲,号角激昂。200万平凉儿女和各级帮扶人员,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努力向党和人民再交一份乡村振兴的亮丽“成绩单”。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