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初夏的陇原大地,绿意盈盈、山花烂漫,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景色令人欣喜。
而比这景色更为靓丽和振奋的是这一组组“大数据”——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2479.1亿元,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12.9%的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2021年,甘肃两大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甘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达到102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达到1001.8亿元。
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绩单,是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动能。
甘肃“绿电”已输送至20个省(区、市)。(资料照片)
新能源产业发展 构建新格局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甘肃经济的鲜明特征。
2021年以来,甘肃就把新能源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重点依托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谋划布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使得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和支撑。
时光回溯,自2017年全国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和省间交流通道互济能力提升以来,甘肃跨区外送电量显著增长。
为加快培育风光电全产业链体系,甘肃先后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甘肃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实施方案》,引导市州在做大新能源规模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促进甘肃新能源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提升行业竞争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行动,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我国能源绿色发展的坚定方向。
而在“双碳”背景下,甘肃风光资源更是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因此,甘肃加强统筹协调,谋划布局清洁能源、调峰电源、外送通道、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等项目,加快一体化能源开发建设和相关产业结构优化——2021年,组织实施“十四五”第一批1200万千瓦新增风光电项目,于当年10月15日率先集中开工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285万千瓦,项目建成后可治理沙漠面积7.5万亩,年发电量256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561万吨。
目前,甘肃“绿电”已输送至20个省(区、市),累计外送电量超过2100亿千瓦时,2021年新能源发电量44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7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00万吨,新能源发电占比23%、排全国第三,甘电外送517.55亿千瓦时,电源企业外送获得收益122.21亿元……
今年,甘肃持续发力,还将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全面推动陇电入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积极谋划陇电入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同时加快建设国家第一批855万千瓦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和“十四五”第一批120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确保按期并网发电;加快推进玉门昌马、张掖盘道山、肃南皇城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2022年底开工建设。
陇南康县隧道建设如火如荼。(资料照片)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
近年来,甘肃立足国家所需、把握自身所长,筑中华生态屏障、促产业换道超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快速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被称为“千年药乡”的甘肃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全国363种重要中药材在甘肃有276种。
为此,甘肃将中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之一,以定西、陇南、河西走廊等地区的中医药原材料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了一批品牌企业,大力推进甘肃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实现“国药在陇、国药贮陇、国有陇药、陇药世用”的良好局面。
中医药产业作为甘肃的绿色生态产业,对巩固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在甘肃省的一些中药材主产区,农民收入的60%来自于中药材种植获得的收益……
除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之外,近年来甘肃还立足老工业基地实际,把稳定经济增长同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已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交通、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兰渝铁路、引洮供水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线建成投用……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是甘肃2022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甘肃要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建成“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启动建设“酒湖特高压”配套风电、“陇电入鲁”工程及配套风光电项目,加快“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前期工作。
同时,甘肃将加快德福高档电解铜箔、东方钛业绿色循环等项目建设。推动金昌新能源锂电、平凉智能光电、张掖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华天电子多芯片封装项目,打造天水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集聚区。甘肃还要建成生物制品批签发中心,建设中国生物科技健康产业园。推进碳离子治疗系统产业化发展。深化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办好药博会。加快北斗导航分中心建设,推动互联网安防产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更是长期坚持的决心与战略。
甘肃科技馆。(资料照片)
实施“四强”行动 形成发展新优势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近年来,甘肃举全省之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撕下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提速提质。
2018年至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3%、6.2%、3.9%、6.9%,特别是2021年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大指标分别实现过万亿、过千亿的历史性突破……甘肃省丰富的矿产、清洁能源、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正转化增值,使得高质量发展“引擎”渐强、底色渐亮、根基渐牢。
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刻变革,甘肃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的特殊定位越来越凸显,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更加鲜明,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发展前景。
在此背景下,甘肃更进一步提出“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这是甘肃坚持“三新一高”导向,着眼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的新部署,也是甘肃发展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个总体发展战略。
“四强”行动中,强科技是动力,强工业是支撑,强省会是龙头,强县域是基础。“如果把全省比喻为一列火车,那科技是动力,工业是车轮,省会是车头,县域是车厢。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要没油,火车不如牛。”一位专家用火车生动地阐释了“四强”之间的关系。
火车已经启动,规划正在推动,为此,甘肃千方百计“促进度”——
今年一季度,全省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引领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45.7%,明显快于全省投资增速;
在不久前出炉的《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中明确,到2025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56.42%提升到65%以上;
重振兰州制造,发力工业经济,培育发展“现代物流+制造业”,聚集资源支持兰州新区创新发展,推进“兰白两区”创新发展,建设“兰州制造”创新平台;
引导全省86个县市区按城市服务、工业主导、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生态功能5种类型,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强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一批生态大县、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
路虽远,行则将至;加速度,甘肃腾飞!
第二十七届兰洽会开幕式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现场。(资料照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