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先锋引领新征程】移民群众的贴心“当家人”——记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延堂

 2022/06/25/ 21:22 来源:新甘肃 记者 金奉乾

  张延堂(左)和村民一起查看大棚西瓜长势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移民群众刚搬进富民新村的时候,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几乎是一无所有。现在的这片山楂林,是在天津市蓟州区帮扶支持下建成的村集体经济林基地。”6月12日下午,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延堂指着眼前挂满果子的山楂林,自豪地向前来参观的客人介绍道。

  张延堂说,经过不断试种和改良,经济林里栽植了山楂、李子、沙漠油桃、新疆大沙枣等果树,还在山楂林下套种西瓜120亩,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仅这片经济林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0多万元。

  在张延堂眼里,这片占地1055亩的村集体经济林,就是富民新村群众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张延堂介绍村集体经济林发展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富民新村视察时强调,“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忠诚实践。昔日的“沙窝窝”已变成“金窝窝”,原来的“山大沟深”变成了“一马平川”,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

  党建当好“火车头”,跑出发展“加速度”。近年来,张延堂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党建引领、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抱团发展”的思路,围绕发展“8+N”现代农业优势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建成肉羊养殖、肉牛养殖、日光温室、经济林“四大基地”,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化、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让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富民新村”经验。目前,全村建成养殖棚540座,日光温室422座,培育经济林1055亩,牛羊存栏4.12万头(只),年出栏约3万头(只),生产果蔬2800多吨,实现收入1700万元。

  “我们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目标,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6.5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5572元提高到2021年的7500元。”张延堂说,易地搬迁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的目标已全面实现。

村民孙得虎种植的小乳瓜喜获丰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他是我们村发展的‘主心骨’,每天都在为群众的事忙碌奔波。”提起张延堂,村民孙得虎有太多的话要说,“刚从山上搬下来的时候,我们还一度为怎么挣钱而发愁,是张书记给我们宣传党的富民政策,鼓励带动大家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张延堂和村“两委”一班人成为了富民新村的“主心骨”、产业发展的“拓路人”。近年来,富民新村党总支先后荣获“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示范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张延堂本人也于2021年6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我将牢记初心使命,再接再厉,踔厉奋发,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做好移民群众的贴心‘当家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张延堂说。

美丽的富民新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富民新村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宣传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热情服务群众的张延堂(左)。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工作人员在富民新村气化站检测管道设施。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