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交流发言摘登

 2022/07/22/ 08:5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交流发言摘登

牛文斗

  坚守初心担使命 党建铸魂促发展

  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牛文斗

  虹光公司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开展军、民两用电真空器件科研生产的军工企业。近年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打造“党企共融、先锋引领、品牌培育、结对共建”的党建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坚持以政治建设“铸魂”,完善公司治理。坚持不懈抓班子、带队伍,探索建立重大事项党委首议制度和党企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党组织在公司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方式。党委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公司管理层100%交叉任职,公司党委的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经常性开展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班和专题党课,创新“班前课堂”“十分钟党建”等工作载体,教育引导党员职工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以组织建设“塑形”,筑牢发展根基。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常态化开展“7+X”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四关心”党内关怀机制,“一年一主题”制定党建工作要点。坚持把企业历史沿革、荣誉成绩、企业文化融入党群活动中心一体建设,让广大党员感受企业发展成果,增加荣誉感。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业绩“四亮”活动,在重要部门组建设立“党员攻坚队”“党员示范岗”28支,推动形成党群小组比着干、党员职工带头干、全体员工齐心干的浓厚氛围。

  坚持以人才建设“聚力”,激发创新动能。注重党员和骨干双向培养,探索建立优秀党员“红色导师”制度,通过“1+N”传帮带模式,着力把技术技能骨干发展成为党员、培养成劳模和领军人才,把优秀党员培养成管理和生产骨干。采取柔性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虹光专家工作站、“海智计划”虹光工作站,创建了朱振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马正军等18名专家人才,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50多项荣誉。

  坚持以品牌创建“赋能”,强化企业担当。公司党委坚持把“虹光先锋”品牌作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军用电真空器件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扶危济困等方面倾情投入,累计捐款捐物500多万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0余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向12个贫困村捐赠太阳能路灯240多套,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有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进。

  作为军工企业,要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念,也是我们不断发展的“红色密码”。虹光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将乘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东风,充分发挥公司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强科技行动中贡献虹光智慧。积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在强工业行动中奉献虹光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倾力书写文物科技保护新篇章

吴健

  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部长 吴健

  2019年8月19日,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的指示精神,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文物数字化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坚守初心,扛起使命。文物数字化是文物科技保护的必经之路。2020年9月,我们牵头并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编写了《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化复原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去年8月,申请的《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完整数字目录整理与展示》项目获得立项;今年1月,编制完成《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工程——法藏敦煌文物(一期)2022年度工作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同时,去年10月,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代表敦煌研究院参加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运用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研发项目成果展示了敦煌莫高窟第57窟三维重建艺术复原洞窟模型,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守正创新,普惠共享。深耕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员骨干们的冲锋陷阵。近年来,结合我院开展的“双培双设”活动,部门通过加强党员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外出考察、老中青结对帮扶等措施,着力在重大课题(项目)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不断强化党员骨干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上的引领力,持续推进石窟数字化保护进程,扩大数字化技术推广范围,努力打造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管理与信息共享的高地,让文物数字化成果惠及其他领域和产业。今年5月,敦煌研究院与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联合主办了“从敦煌到延安——石窟艺术数字影像展”,首次通过文物数字化把敦煌和延安联系了起来,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

  久久为功,培育人才。文化要传承,事业要传承,事业的发展更需要人才的支撑,培养一支文物数字化团队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我们注重培养和留住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文物数字化工作,一方面通过内引外联,给年轻人压担子给任务,让他们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另一方面时刻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推荐他们到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领域学习进修,不断提升年轻人的专业技能。目前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已培养出博士2名、硕士7名,研究馆员2名、副研究馆员4名、馆员15名、助理馆员5名,并吸收9名先进知识分子入党,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近百人产学研相结合的数字化团队,长期服务于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实施“四强”行动,其中强科技给我们正在推进的文物数字化工作打了一剂“强心针”。我将竭尽所能,继续践行“莫高精神”,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和学科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守科研一线,在重大课题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上担当作为,努力推动文物数字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