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我们这十年·典型人物】李应川: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2022/08/17/ 14:52 来源:新甘肃 记者 金奉乾

  2022年8月5日,李应川和老伴、孙子孙女合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8月10日,走进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古浪县富民新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宽敞的广场、整洁的村道、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

  来到富民新村蔬菜种植基地,一畦畦翠绿挺拔的瓜菜幼苗长势正旺,正在蔬菜大棚里辛勤忙碌的李应川,衣服上沾满了泥土,脸上沁满了汗水,笑容却很灿烂。

  李应川祖祖辈辈生活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乡横梁村,那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出门是坑洼土路,吃水要用毛驴从远处驮,种了七八亩地,一年下来却不够吃。孩子上学、看病都很不方便……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李应川说。

  从24岁起,李应川开始外出打工,在井下挖过煤,在建筑工地上抱过砖,还在新疆种过葡萄。“每年都是正月出门腊月回家,很多年过去了家里还是穷光景,后来靠养几只羊勉强维持生计。”李应川边说边摇头。

  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增收难,“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当时古浪县南部山区的真实现状。

  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从2012年开始,古浪县持续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富民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共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6.24万人。

  2018年5月11日,李应川一家搬进富民新村,成为第一批村民。“记得那天拆下来的旧房梁、檩条、旧家具,还有锅碗瓢盆,整整装了两车。”李应川回忆道,因为路不好走、车拉得太多,加上故土难舍,40多公里路硬是走了近3个小时。 

美丽的富民新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搬进整齐划一的新农村,住进一砖到顶的新房,吃上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出门就是宽敞的水泥路,学校和卫生室就在家门口……“这样的生活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李应川说。

  搬迁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富民新村集中修建了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李应川积极响应号召,通过政府补贴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和养殖暖棚,很快就尝到了“甜头”。“2019年,我种的大棚蔬菜赚了1万多元,养羊收入3万多元。”李应川说,大棚就是农民的“小康棚”,只要肯干,日子就越过越有奔头。

  2022年6月12日,看着挂在墙上的照片,李应川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2019年8月21日,对于李应川一家来说,意义非凡、终生难忘——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家,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产业发展,这让李应川深受鼓舞、备感振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和村民们一起种好菜、养好羊,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自打坚定入党的信念后,李应川严格要求自己,带头落实村里的工作任务,村民遇到了困难,他总是主动帮助,还经常将自己积累的种植经验分享给村民……

  2019年10月10日,李应川郑重地向富民新村第一居民小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20年5月7日,李应川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

  2021年5月21日,李应川正式成为预备党员;

  2021年7月1日,李应川作为全省唯一的新党员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021年11月,李应川当选为政协古浪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他信心满满,为村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2022年5月21日,63岁的李应川预备期满,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跟着太阳走不会冷,跟着党走不会错。我要始终牢记入党初心,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李应川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产业兴,人心聚,事业旺。如今,党的富民政策在富民新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村已建成养殖棚540座,日光温室422座,培育村经济林1055亩,实现收入1700万元。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

2022年4月下旬,李应川种的头茬香瓜喜获丰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李应川在精心打理第二茬香瓜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李应川在用天然气烧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李应川每天驾驶电动三轮车去蔬菜大棚干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