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有“道”,交出好答卷
——“我们这十年·陇南”系列报道①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整村扶贫搬迁安置区。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直播带货。张承荣 摄
万寿菊丰收了。
美丽乡村宕昌县城关镇鹿仁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陇南日报记者冉创昌摄
十年光阴,只争朝夕。
陇南十年发展史,更是一部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脱贫史。
“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牢记总书记嘱托,陇南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知重负重、合力攻坚,书写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陇南答卷”。
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记录,见证脱贫步伐,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现生活变迁——
全市83.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0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一个个高光时刻、精彩瞬间,标注关键节点,肩负着不忘历史、放眼未来的光荣使命——
陇南搭乘“互联网+”、大数据快车,电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拆危治乱等方面一些做法和路子,为全省全国提供了借鉴。
非凡成就彰显拼搏奋斗的强大力量,非凡历程砥砺谱写新篇的信心决心。
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从产业单一到多元发展,从破烂陈旧到新容靓貌……2.79万平方公里的陇南大地上,每个人都是这一“奇迹”的参与者、见证者、书写者。
1 保障越来越好,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潺潺的流水、干净的道路、绿树掩映的村落,美丽的农村庭院……米仓山下,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成为武都区安化镇杜家塄村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以前村里85%的土坯房都是自己修的,但修得再好也比不上现在的现浇房安全美观。”村里82岁的老党员刘志清年轻时曾在省建公司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
久困于贫,冀于小康。2013年建档立卡初,陇南全市9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5个为深度贫困县,3201个行政村有贫困村170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94万人,贫困发生率34.1%,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为了交出让群众满意的“好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儿女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强意志,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尽锐出战、全民动员合力攻坚,探索出了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条路子。
一个个贫困“堡垒”被攻破,一项项脱贫“短板”逐一补齐,全市农村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部实现。
住房——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近12.3万户,长期闲置的危旧房、“空心房”、废弃圈舍基本清零,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目标;
教育——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优惠政策,累计建设幼儿园927所,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项目2584个,新建农村“两类学校”146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乡村教师队伍进一步选配调优,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因贫失学辍学;
医疗——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
饮水——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工程,受益2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3.25万人,实现水源稳定、水管不冻和水质达标目标;
兜底保障——兜底保障政策有效落实,“老、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得到精准救助,做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特困供养“应养尽养”、临时救助“应救尽救”、残疾人两补“应补尽补”……
决定性的成就,彰显着不变初心。通过专项扶贫、交通、产业等行业扶贫,驻村帮扶、东西扶贫协作、中央定点帮扶、“百企帮百村”等社会扶贫,鼓励引导资金、人才、技术、项目向全市贫困乡村流动,瞄准脱贫短板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精准帮扶,全面补齐短板弱项。
这,是一份脱贫答卷,更是一份民生答卷,贫困群众生活实实在在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经过持续攻坚,全市脱贫任务全面完成,特别是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制约发展的道路交通、物流运输、信息网络等短板,6.18万贫困群众经过易地搬迁走下“悬崖村”,一座座“云上村庄”融入交通网。
2 钱包越来越鼓 稳定增收基础不断夯实
“我们利用村子的闲置土地建起了蔬菜大棚,让合作社和当地菜农都增加了收入。”走进康县碾坝镇安家坝村玄麻湾社的葡萄种植大棚,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娇艳诱人,兴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学涛算着“收入账”。
在这里,由于种植基地离城区近,慕名而来的客人正在体验采摘乐趣。“孩子们一到周末就盼望着过来。”市民崔小琴说。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陇南通过持续推进实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乡村旅游等有效措施,大大增强了群众“造血”内生动力,大山深处,演绎着一个个脱贫场景。
富民产业——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陇南坚持长短结合,培育发展形成了以花椒、油橄榄、核桃、蜂蜜、中药材、辣椒等为代表的“麻辣香甜”脱贫产业,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大力扶持发展“五小”产业,探索推广产业扶贫“宕昌模式”,构建起群众稳定增收渠道。
劳务就业——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建立了培训、鉴定、输转为一体的工作体系,实现有输转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应出尽出;累计开发公益岗位5.5万个,认定扶贫车间累计438家,吸纳就业1.21万人,增收基础不断夯实。
旅游扶贫——拓宽增收渠道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和“百村千户万床”工程,探索“公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帮扶单位+公司+农户”等带贫模式。2021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679.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7亿元,改变了群众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的现状。
电商扶贫——经济发展的“衣领子”。通过构建完整的电商生态体系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全市开办网店1.4万多家;疫情期间因势利导发展电商同城配送、直播带货,打造陇南电商平台,举办各类节会,形成卖全国、卖跨境的“外循环”和自产自销“内循环”互补发展。
“因为电商,这几年遇到的人、干过的事,让我更自信。”全国人大代表、电商创业“女先锋”梁倩娟说。
从贫穷到富裕,电商联姻扶贫让和梁倩娟一样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引发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消费增速、脱贫增色的裂变反应。
3 “心气”越来越足 群众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经过持续的脱贫攻坚,陇南,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更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
曾经,康县阳坝镇群众坐拥绿水青山而不知如何开发利用,“抱着金饭碗要饭吃”。穷则思变。他到任后,鼓励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发展农家客栈,在油房坝等村率先推行旅游扶贫“创业模式”。
他,便是时任康县阳坝镇党委书记的雍维艺,群众心中的“万能书记”。
雍维艺是普通的。这一场最硬的仗,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亲自打,俯瞰陇南大地,各级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精准落实“一户一策”,点对点拔穷根,如他一样的扶贫“铁人”不计其数。
扶贫铁军,浩荡出征。脱贫攻坚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尽锐出战、善作善成,攻“山头”、克“堡垒”,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活力和能力显著提升,广大扶贫干部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干实事、解难题,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
一个个“穷帽子”被扔掉,一颗颗感恩奋进之心火热。
如今的陇南大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创办“农民夜校”,举办“感党恩、育新风、增技能”培训班,群众内生动力有效激发,乡村群众比学赶超,迸发出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气神。
“能深刻地感觉到,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两当县云屏镇党委书记吕彬说。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全市各级组织因地制宜逐村逐户扶,广大干部群众对标要求逐类逐项干,共同绘就的脱贫攻坚“陇南答卷”让人赞叹不已:
——荣获“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被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全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陇南脱贫攻坚经验载入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陇南共识》,减贫经验被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
历经脱贫攻坚大战淬炼,全市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极大巩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
4 成果越来越“固” 乡村振兴之路足音铿锵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出新路子。”市委书记张柯兵强调。
这是新的征程,也是新的起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如今,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陇南,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踔厉奋发、稳扎稳打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足音铿锵,轮廓可见。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陇南确立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咫尺应须论万里。”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幸福,既是掷地有声的誓言,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
2021年以来,全市上下健全机制防返贫,固本培元强基础,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精耕乡村,聚力振兴。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围绕乡村振兴作出系列部署,清晰地勾勒出陇南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线图”——“要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实现赶超,农村是一条重要的跑道;干在今朝,农村有着最广阔的天地。
今年,陇南又紧紧围绕建设“三城五地”目标,从全省“5155”乡村建设任务确定的500个乡村建设村中,精准确定170个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建设任务,今年建设55个,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行动。
目前,示范行动有进展、有特色、有亮点、有看头,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探索经验、创建典型、树立品牌,探索建立乡村振兴“陇南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不短,足以见证巨变、载入史册;但放在历史长河中,十年又只是我们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的一个阶段。
迈进新阶段、奋斗新征程!陇南,将进一步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持续促进群众稳定增收,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同心协力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8月23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嘉峪关:数字政府点亮美好生活
- 2022年08月23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品牌陇原】敦煌文化立体传播 丝路文明涌动不止
- 2022年08月22日【我们这十年·牢记嘱托】高云琴:在山丹培黎学校让非遗“生根发芽”
- 2022年08月16日【专题】我们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