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张掖临泽 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2022/09/18/ 09:5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侯洪建 范海瑞

  临泽 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范海瑞

  清晨时分,一辆开往临泽城区的公交车在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缓缓停靠,南台村村民张建宏随着人流有序上了车。“现在路修得这么好,城乡公交也开通了,我们出行太方便了。”望着车窗外笔直的公路,张建宏感慨地说。

  近年来,临泽县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标准,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城镇与农村更加畅通、联通。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级公路1633公里,建制村沥青(水泥)路、班线客车“双通率”均达100%,被命名为2021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出行不再“卡脖子”

  走进蓼泉镇墩子村高质量住房建设示范点,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庭院前,金黄的万寿菊竞相开放,笔直的柏油路伸向远方……

  “以前路坑洼不平,一下雨就更不好走。现在路好了,还有专人养护,可以开车出入,很方便。”墩子村四社村民王吉峰说。

  随着农村路网越织越密,临泽县深入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以专业化养护队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今年7月,王吉峰家门口的沙宣公路养护维修工程项目完工,进一步改善了蓼泉镇至鸭暖镇道路通行条件,提高了区域路网整体水平。

  晌午时分,一辆从临泽城区开过来的城乡公交停靠在平川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

  “以前班车少,去城里办事也不方便。现在有了城乡公交,站点多、班次多,车票还便宜。”家住平川镇一工程村的村民权志成高兴地说。

  为方便人员城乡间流动,临泽县收购整合现有车辆、运营线路和汽车站,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30辆,开通城区、县镇、镇村、园区及旅游专线等五级公交线路19条,实现县域内7个镇、71个建制村全部通公交。

  “城乡公交降低了群众出行成本,使群众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临泽县副县长周颖贞说。

  乡村经济越发红火

  白露时节,在蓼泉镇墩子村麒麟西瓜种植基地,一个个披着翠绿外衣的西瓜陆续成熟。

  “临泽县乡村公路非常畅通,我们的西瓜能够很快采摘、装车、出货,运往省内外。今年我在墩子村流转了91座钢架拱棚,预计能收获30多万斤西瓜,收入可以达到90万元。”客商牟昕广说。

  在板桥镇红沟村葡萄采摘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成熟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早就听说这里葡萄好,今天我和朋友开车过来看看,品质真的不错。”来自甘州区的游客权小斌说道。

  近年来,板桥镇充分利用张罗公路贯穿全境的区位优势,规划葡萄长廊,积极发展路衍经济,先后建成农特产品售卖亭4座、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示范园22个,每年接待游客达8000多人次,直接经营收入300多万元。

  “自从镇上在道路沿线重点地段修建了多个农特产品售卖亭后,果农们纷纷前来售卖自家农副产品,既方便还能卖上个好价钱。”红沟村党总支部书记付荣说。

  “客货邮”融合发展

  在平川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的物流分拣中心,临泽捷临公交服务有限公司副经理华荣辉把快递按照地址完成分拣后放到相应的货架,随后这些快递将“坐上”开往各个村子的公交车,被送到村民手中。

  过去,由于交通不畅,快递只能送到镇里。近年来,临泽县聚焦物流配送、邮政寄递问题,在平川、新华、倪家营等5个镇建设综合服务站,利用已开通的城乡公交,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

  “通过城乡公交线路将邮政、快递包裹等送到服务站,再通过邮政部门配送至村级‘客货邮’服务点,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了网购的便利。”华荣辉说。

  近日在丹霞综合货运枢纽项目建设工地上,吊车林立,卡车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这是临泽县规划建设“一带六园”路衍经济项目中的一个。

  “丹霞综合货运枢纽项目依托县域内G30高速、国道312线和省道S18线,占地513亩。项目建成后,将为过境临泽的车辆和旅客提供加油、加气、维修、住宿等便捷、高效的服务,有助于推动全县路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临泽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倪文余介绍说。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如今在临泽,城乡经济正伴随着一条条乡村公路不断延伸发展,群众的生活也像整洁畅通的公路一样,越走越宽,越走越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