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麦田千重浪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通讯员 李选民
九月的祁连山,绿意盎然、苍翠如墨,山下成片的小麦在清风中摇晃着饱满穗头,宛如金色的地毯,与穿梭其中的收割机、萦绕山间的云雾,共同勾勒出一幅绝美的丰收图。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作为产粮大县的张掖市民乐县,8月份完成夏粮收割后,目前,南丰镇、永固镇、丰乐镇等位于祁连山浅山区的各镇小麦相继成熟,进入收获期。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麦农们忙着接麦、拉运、晾晒,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几天天气非常好,我种植的8000亩小麦大部分都已经收割完毕。就收获情况来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产量,肯定能实现丰收目标。”南丰镇秦庄村种植大户杨兴栋一边指挥着联合收割机放粮一边说。
为确保全县粮食作物顺利收获,民乐县早部署、早安排,在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的“物、机、人”的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散粮接发设施等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有力推进了秋粮收获进程。
“今年我们镇种植小麦4.8万亩,马铃薯4200亩。目前已为种植大户联系各类联合收割机械120台次,运输车辆180余辆,秋粮收获工作进展顺利。”南丰镇党委副书记王海介绍。
近年来,民乐县围绕收割、转运、储存等粮食收获重要环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专业农机手技能培训,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手提供精细服务。鼓励引导农民使用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推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机收减损技术,在提升粮食作物收获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收获、运输、储存等环节粮食损耗。
“小麦收割任务已接近尾声,玉米、马铃薯等其他粮食作物也陆续进入收获期。我们将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开展政策性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与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大力推广多型农户储粮装具和仓储虫霉防控技术,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保障广大粮农的合法权益。”民乐县发改局局长赵生贵说。
今年以来,民乐县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高效节水等技术,不断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产量效益、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支撑,持续推行“小块并大块、一村一块田、一村(企)一基地”模式,实施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10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据悉,全县种植小麦31.58万亩、马铃薯12.02万亩、玉米18.92万亩,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达70.34万亩,粮食作物总体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苹果盈枝乐满怀
庄浪县万泉镇果农正在采摘苹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曹小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李顺民
车一进入庄浪县万泉镇地界,人多起来了,一辆辆满载苹果的农用车行驶在道路上,果香扑面而来。果库门口围满了果农,卸货,过秤,点钱,好不热闹!
沿着山路,车辆攀上高邵坪。高邵坪是万泉镇的山地苹果基地。苹果树从山脚下一级一级铺满山坡,爬上山顶。果园里,果农正在为苹果去袋。去袋后的苹果在阳光的滋养下慢慢变红,山间的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一条小路的尽头,果农邵永东正在和家人忙着采摘早熟的红富士苹果:女儿站在梯子上摘,妻子在树下接,邵永东则用75毫米的果径圈分拣苹果。
“75毫米以上的4元一斤,以下的2元一斤。挑选好的苹果,装筐推到山下就能卖成钱。”邵永东说,现在万泉镇果农销售苹果非常便捷。今年,他家的早熟苹果刚刚开园,每斤苹果地头价是4.5元,8亩果园里6亩挂了果,其中早熟果就摘了1500斤,收入5250元。
山下的果库里,万泉镇高邵坪村村党支部书记邵昱通刚刚装满一车高邵坪的早熟红富士苹果,准备发往南方市场。这两年,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的经销商“闻香”而来,入驻万泉镇的各个果库,等待收购苹果。
高邵坪是庄浪县苹果丰产区,亩产高达5000斤。照这样计算,邵永东家6亩苹果园,除过早熟苹果之外,晚熟红富士苹果预计产果28500斤,果径75毫米的优质果按照60%的占比计算,优质果大约17100斤。
“再过一个月,晚熟红富士就开园上市了,预计地头售价每斤5元左右。”邵昱通说,苹果产业做起来了,果农的收入有了保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像邵永东这样的果农家庭,一年下来仅靠苹果就能赚到七八万元。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高邵坪,家家户户院里的小楼上红瓦熠熠生辉。果农依托苹果产业,不仅在小村里盖起楼房,还有人在县城里买了新房。
又是一年好收成,高邵坪村民的日子像苹果一样,越过越甜。
流青溢翠菜满园
生机勃勃的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蔬菜基地。甘肃农垦集团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通讯员 刘煜涛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祁连山下平均海拔2430米的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大条田广袤平坦,菜畦碧绿生青,鲜菜清香怡人。
放眼望去,两万多亩集中连片种植的娃娃菜青翠嫩绿、长势喜人,散落种植的甘蓝、青笋、菜花翠满田垄,被清晨的露水洗得油光锃亮。忙碌地头的砍菜工人和三三两两的运输车辆,散在一望无际的田间地头,在蓝天白云衬托下,俨然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金秋丰收图。
走进黑土洼农场广阔的田地里,看到职工们忙碌的身影。“我家今年种了100多亩娃娃菜,现在分批销售已到收尾期,目前正处于市场空档期,价格连续大幅上涨,1亩地能卖5000多元,除掉2700元左右的成本,1亩地净挣2300多元,这才叫地有种头、日子有盼头,着实让人高兴!”正忙活的职工何永杰喜不自禁地说道。
工人们砍、削、包、装,分工协作、井然有序。水灵灵的蔬菜搭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运输车辆,从田间地头陆续运出。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运输车辆,汇成一条长长的车流,奔向全国各地。
微笑绽放在农场职工的脸上。正在砍菜的老职工苏永春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给我们架设了高效节水滴灌设施,大伙才能种蔬菜了。过去大水漫灌,只能种啤酒大麦,一亩地才收入五六十块钱。过去种地要交粮纳税,现在不仅不交了,还有各项惠农补贴,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
公路北侧,林立着一座座现代化气息的蔬菜制冷库,工人师傅们打包装箱、进库制冷、装卸车辆,一派繁忙景象。远道而来的冷藏大货车列队等待装菜,将经过制冷处理的高原夏菜运送到各地蔬菜大市场,真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的餐桌。
“我们两口子在这里主要负责装车,干的是包工活,一天合挣1200多元,秋收这段时间下来就能挣个两三万元,一年的吃喝花费不愁了。”正在装菜的村民孙其红高兴地说。
富有特色的高原夏菜,走进“北上广”及东南沿海城市,成为当地抢手的优质新鲜时蔬。操着闽南口音的菜贩李国军说:“黑土洼农场的蔬菜品质很好,深受我们福建那边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我们做起生意来心里也踏实。”
近年来,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依托当地高海拔冷凉型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寒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了一条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之路。今年全场种植高原夏菜2.3万亩,总产量约11.5万吨,高原夏菜的市场品牌美誉度大幅提升,已成为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09日全力抗旱保灌 夯实丰收基础——甘肃省景电水资源利用中心确保灌区均衡受益
- 2022年09月06日甘谷:苹果丰收迎金秋
- 2022年08月26日兰州新区中川镇万亩马铃薯喜获丰收
- 2022年07月06日康县铜钱镇:茶叶丰收喜分红 群众增收笑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