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兰州市城关区消协提醒:“双十一”,做个聪明消费者

 2022/11/09/ 07:5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徐静雯 夏苗

兰州市城关区消协提醒——

“双十一”,做个聪明消费者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帷幕的拉开,电商平台促销活动目不暇接,活动规则层出不穷。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规避购物陷阱和消费风险,兰州市城关区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在“双十一”网购时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平台防范网络欺诈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等级高、交易量大的正规网络交易平台以及诚信度好、大众评价好的网店。下单前要货比三家,全面核实甩卖、清仓、最低价等优惠打折商品的真实性。

  一定要谨慎防范各类诈骗,如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付款时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以免遭受资金损失。

  理性看待直播带货 勿跟风消费

  面对“直播购物”“网红带货”“明星带货”等销售形式,购物要全面了解带货主播推荐商品的质量、产地等信息,不要相信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不被明显低价所误导,不要跟风购买。同时,通过微商、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购物时要谨慎,仔细核对“微商”的资格信息、个人信息和商品信息。

  结合实际理性消费 勿冲动消费

  “双十一”期间各个商家推出各类促销活动,但也有部分不法商家故意先抬高原价再打折,造成打折优惠幅度大的假象,或者通过设置复杂的促销方式,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要根据自己需求选购商品,不要被商家的所谓打折优惠所迷惑,不要轻信商家或直播带货主播的表面宣传,盲目贪图便宜而去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要理性选择商品。

  避免信息泄露防止掉进支付陷阱

  消费者要增强安全支付意识,辨清支付方式,注意防范支付风险,切勿轻信陌生人的付款要求、网页链接或扫二维码等。谨慎对待未经认证或非正常弹出的网站链接,避免误入“钓鱼网站”,不轻易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更不能泄露手机动态验证码等。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官网客服联系核实,避免上当受骗。同时,收货后及时抹掉包裹上的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注意保留凭证依法理性维权

  消费者网购时要采取截屏、录音等方法,保存好商品图片、文字介绍、支付信息以及聊天记录等信息,并及时向商家索要发票。一旦权益受到损害,要及时收集好证据,依法理性维权。

  在疫情期间,建议消费者尽量做到无接触收取快递,消费者在收取商品包裹后,应对快递外包装和商品外包装进行消毒,外包装不入家门,回家后及时洗手减少感染风险,注意自我防护。

  此外,兰州市城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关区消费者协会提醒商家诚信守法经营,不夸大宣传,不虚标价格,不误导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当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发生消费纠纷时要第一时间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的,可拨打12315、12345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徐静雯

  》》》新闻链接

  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

  选购存放“兰州百合”要这样做!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尤其适合较为干燥的秋冬季节食用。近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兰州百合”消费提示。

  如何选购

  我们平常购买的百合有鲜百合和干百合之分。在购买鲜百合时,要选择鳞片肥厚饱满、颜色呈白色有光泽、无烂斑、虫斑、黄锈斑的,闻起来有淡淡的味道、尝起来甜丝丝的;不要只挑个头大的,大多数是多头长在一起的。

  购买真空包装的兰州出产的鲜百合要注意两点:

  ■袋内装的新鲜百合要有光泽,没有黑褐斑点,个大瓣厚、质地细腻、外形好;

  ■打开后不能有怪味。

  对于干百合的选购,并不是越白越好,越大越好,应该选择颜色稍带淡黄色或淡棕黄的,因为颜色过于白的干百合有可能是经过特殊化学试剂处理过的;另外干百合质硬而脆,折断后的断面应该有角质样,比较光滑。

  如何存放

  百合喜凉不喜热,所以适宜存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保持上面无水、干燥;根须、叶瓣上面的土无须擦净,在使用时再清洗即可;在冰箱中冷藏时要注意放置时间太久也会长斑变质;如果想保存时间更长一些,最好将百合掰开清洗,沥干百合表面的水渍后冷冻,这样可以保存至半年。干百合按照包装袋标注存放即可。

  如何清洗

  择洗百合时,切忌一片一片往下掰,因为百合鳞片包裹得很紧,使劲、大块的掰会出现损伤和损失;清洗前用水浸泡一会,百合瓣上面的土自己会掉下来一些,就变得好清洗了。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夏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