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燕星宇: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3/02/10/ 08:4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燕星宇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燕星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市与乡村是有机的整体,甘肃省城镇化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村资源要素流向城市支持城市发展,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形成资源要素在城市与乡村间双向流动、优质资源优先向乡村汇聚的发展局面。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统筹优化城乡发展新空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要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突出生态安全底线,实行“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绘到边。要增强城镇带动乡村的综合服务功能,重视城郊区的发展规划,加快县城和小城镇提质提容,形成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联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要优化乡村发展布局,科学编制村镇规划,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一体化开发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坚持城乡一盘棋,在设施配套内容、建设标准、覆盖范围上持续发力,逐步缩小城乡设施差距。要突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引导,加快县城在市容市貌、居住条件方面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县城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作用。要优化乡村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网络通信的覆盖率,加快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乡村基础设施的通达性、便利性。要深入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重宣传、提高认识,形成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城乡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的引擎,是有效整合城市与乡村要素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建立城乡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扩大总量、盘活存量、引入增量的系统性思维,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要推动城市产业提质增效,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串联起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同时形成与乡村产业的有效对接,促进城乡产业合理化分工协作,更好发挥城市产业对乡村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扛牢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切实保障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要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乡村组织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效推动和吸引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在产业发展中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普惠共享。要加强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以党建为引领形成省市县三级政府协调联动,通过一系列改革释放城乡发展效能,积极构建相关制度基础和实现机制,逐步建立“一元”户籍制度,培育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推进中实现农民市民化待遇。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形成公共服务均衡分配的制度基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和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城乡可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形成可持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机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机制,不断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通过投资政策引导、市场环境建设,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活力,为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