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崆峒武术”天下名扬

 2023/02/17/ 16:59 来源:新甘肃

  崆峒苍苍,泾水泱泱;崆峒武术,威峙西陲。平凉崆峒山是崆峒武术创世地,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

  崆峒武术源远流长,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就记载说:“空同之人武。”唐代李白诗:“世传崆峒勇”、杜甫诗:“崆峒足凯歌”。都是对崆峒派武术的悠久历史的记载。

  崆峒派武术集修身、养性、健体和技击于一体,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以柔美为主,身、步、手法多以弧线、曲线形成。所用兵器以短、小、轻、柔、奇为特色,如扇、拂尘、剑、耙、五形轮和鞭杆等。

  崆峒派宗师以人之不同性情,创编崆峒派武术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八门。每门有十五六套拳法,共计118种。其中飞龙门为初级武功,神拳门是攻击性最高的武功,奇兵门最为奇特,讲究阵法,而玄空门是秘传之宝,多以历代掌派独修之法,包含了燕式古太极八式、无相神功、达摩神功柔美绝伦,以舒展之手臂翩然拥动似母拥婴儿,柔情之身躯吸纳大地日月之精气,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花架门的各种拳种,神情飘溢似飞天舞蹈,尽显人性之美,习练配乐,多以古筝、二胡之舒缓柔美之曲调,令武者陶醉,令观者入迷。

  崆峒武术根源于道家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崆峒武术吸纳了从古印度西来的佛教和内地东传而来的儒教,于是逐渐形成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历史融合过程,其内涵也随之充盈而饱满。至唐初,崆峒武术修炼者飞虹了游历敦煌,将飞天舞姿与武术动作揉合,创编成花架拳,至此,崆峒武术形成了完善的内容,成派后开宗明义,广传天下。

  近年来,平凉市大力发展崆峒武术,打造平凉武术康养文化。通过举办大型武术比赛诚邀全国各大门派武林高手崆峒论剑,共聚武林豪气,共享武术盛宴。

  崆峒武术中,武林英杰辈出,代代有传人,除了杨振纲、郭景华、马恒福、居世安、童天样等老一辈武术名家外,当代有建树者也不乏其人,如童世英、甄庆平、马继良、拜少宝、孙联英、李恒达、马明星等均参加过国家级武术运动会和观摩运动会。童世英、马明星为平凉市国家级武术六段。张学义、李振虎、马明星在198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潘生龙,祁有仁等多次代表平凉市参加省级武术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为平凉人民争得了荣誉。

  2005年8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甘肃省体育局、平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崆峒杯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在平凉崆峒区隆重举行。这是平凉首次举办的全国体育大赛,有19个省市、44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平凉武术馆和崆峒文武学校分别组队代表平凉市和崆峒区参赛。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平凉武术馆辛静竹获得女子南拳第一名、刀术第二名、传统拳术第六名;胡毅获得女子长拳第二名、棍术第三名。崆峒文武学校袁春和王龙分别获得男子65、60公斤级冠亚军;韩红娟获得女子剑术第六名,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林高手目睹了崆峒武术的风采。

  目前,平凉崆峒山周边县区,均有大批群众习练崆峒派武术,并我国广州、上海,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区都已成规模化发展。蕴涵着中华先古文化的崆峒派武术,穿越五千年历史长河,为中华民族的健身启智注入了活力。丰富世界道教名山崆峒山旅游文化市场,推动平凉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世界了解崆峒、走进崆峒的重要桥梁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的发展少年武术,弘扬中华国粹,平凉市于1999年成立了平凉市崆峒文武学校,2009在崆峒山下的崆峒古镇新建了学校,更好的将崆峒派武术继承和发扬光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