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33条举措打造新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兰州新区2023年一号文件解读

 2023/05/19/ 15:43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魏晓倩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奶牛长势。记者丁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兰州新区对标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印发兰州新区2023年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通过9个方面,33条具体举措,细化部署新区农业农村建设,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全面部署2023年“三农”工作重点。

  确定16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新区2023年一号文件中,首次对重点工作提出年度发展指标和具体举措:

  ——开展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每亩增产10%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7万吨以上,其中春小麦面积稳定在5.8万亩以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

  ——支持设施鲜切花卉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全年鲜切花产量达8500万枝以上。

  ——持续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力争2023年食用菌产量达5000吨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量达到1.5批次/千人,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

  ——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科学做好粮食储备和购销工作,建立成品粮储备15天市场供应量。

  ——持续扩大生猪、奶牛产能,肉蛋奶总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10%以上;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出栏育肥猪55万头以上,出售仔猪50万头以上。

  ——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达60%以上。

  ——统筹推进城乡水旱灾害防御工程和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将新区水库调蓄能力增加到4000万立方米,全面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项。

  ——发展特种养殖,做强畜产品加工产业,畜牧业增加值在一产增加值中占比达60%以上。一产增加值增长30%以上。

  ——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争取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治理,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3个以上。

  ——持续推进国储林建设项目,打造新区北部生态安全屏障,确保2023年完成造林3万亩。

  ——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53公里;优化新区公交城乡线路7条,新增2条;改扩建农村中小学2所。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园区、乡镇党委书记制定“三农”工作清单,五大振兴专班和12专责组牵头单位制定落实方案。

  ——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到2023年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计提比例不低于38%。

  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

  记者注意到,新区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发力,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展农业和农产品招商引资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明确了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特种养殖,做强畜产品加工产业,完善产业链条,补齐补强产业短板,为新区“335+X”产业倍增行动百亿产值提供强有力支撑。

  这是新区锚定国家赋予的“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目标,立足都市特色农业定位,用工业化思维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生态“种养加”循环农业的模式,聚力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链延伸,形成符合新区实际、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实施“一区十园百社千户”建设

  《实施方案》中对发展生态“种养加”循环农业的模式,实施“一区十园百社千户”(一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十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百个规范化合作社、千个规模化“种养加”大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培育壮大新希望、天兆猪业、农投集团等企业养殖规模,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园(二期)、东方希望等养殖项目建设,加大设施特色养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多样化、高附加值的现代养殖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探索生态修复治理与饲草料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在生态修复治理新增耕地区域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青贮饲料,继续推进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在北部生态储备林区域,鼓励发展林下种养,发展上林下草的布局养殖产业,谋划北部生态储备林区域布局养殖基地。

  持续扩大生猪、奶牛产能,指导养殖企业(场、户)科学生产、提质增效,实现畜禽存出栏、肉蛋奶产量不断增加和有效供给。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开展生猪“保险+期货”试点,能繁母猪保有量处于绿色区间,完成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培育挂牌和规模猪场保有量个数指标认定。

  加大畜禽良种生产能力和种畜禽引进,鼓励大型养殖企业积极创建种畜禽核心育种场,依托大型养殖企业,推进畜禽良种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和鼓励新区大型养殖场引进国内外优良种畜禽和冻精进行杂交改良,示范推广肉(奶)牛冻配改良、肉羊和生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

  完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引导支持配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指导大型养殖企业利用场区周边流转土地进行饲草等种植,对生产粪污进行消纳利用,达到土壤改良,培肥地力效果,实现种养循环。

  规划建设上川种养循环园,构建以段家川、大斜沟、平岘沟、上川养殖园区为核心的20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集群,以赖家坡养殖园区为核心的3万头奶牛养殖及乳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强绿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设生猪抓点示范点5个、奶牛抓点示范点2个。

  以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目标,持续推进国储林建设项目,打造新区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布局养殖基地,逐步形成“种养加”循环的造林模式,大力发展林药、林禽,带动农村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记者 魏晓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