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都绽放“石榴花”
——金昌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各民族学生在镍都开拓者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2024年11月,甘青新蒙四省(区)八市(州盟)“红石榴促就业”访企拓岗活动在乌鲁木齐举办。

2024年8月10日,甘青新蒙四省(区)八市(州盟)“逐梦新时代 童心向未来”“镍都红石榴”暑期夏令营在金昌市博物馆开营。

2024年5月16日,甘青新蒙四省(区)“红石榴”企业招聘会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金昌市紫金花海景区民族风集体婚礼。

各族群众参加锅庄篝火晚会。
陈瑞莲 马俊才
金昌,一座镶嵌在河西走廊的璀璨明珠,被誉为“镍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金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擦亮“文明金昌·和美家园——镍都红石榴”创建品牌。一幅籽籽同心、美美与共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政治领航凝聚向心力
金昌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形成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创建机制更加完善。坚持把示范市创建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四大班子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政治巡察范围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及时调度工作情况,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在全市深入实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十大提升工程”和“十项走在前列”行动,形成了“全域共创、全民共建、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教育培训更加深入。坚持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法规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体培训班次,作为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必学内容。每年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常态化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十场千人”大宣讲活动。举办甘青新蒙四省(区)八市(州盟)的民宗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合作开展线上培训,累计受众6000余人。各级、各部门单位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分享、知识答题、交流研讨等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创建工作中带好头、作表率。
工作保障更加有力。制定出台《金昌市推进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金昌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金昌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发挥各级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着力构建责任落实、定期通报、督查考核的共创共建工作闭环机制。成立金昌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导中心,进一步充实加强工作力量,全市各乡镇(街道)均配齐配强民族宗教专干,做到了基层民族工作有人懂、有人抓、有人管。
交融互促共绘同心圆
金昌市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统筹优化各类宣传教育资源,让宣传“聚人气”“冒热气”“接地气”,持之以恒引导全市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在“有形”上提质量。坚持把主线要求贯穿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主题公园的规划布展、解说和建设使用中,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7处、主题公园3处,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金昌馆。结合“七+N进”活动,在机关单位、主要街道、学校企业、景区景点、公共文化设施等公共场所,融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全市机关单位电子显示屏、公交出租车LED顶灯密集播放主题标语,常态化开展“万屏点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在“有感”上下功夫。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民族团结”等形式,以多元活动为载体,在党报党刊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先进典型,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一把手”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以每年5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重点,近3年组织开展主题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小板凳”宣讲、“红领巾”讲解员讲民族团结故事等大众化、人文化活动近300场次,发布宣传信息3.6万余条(篇),推送手机公益短信6万余条,制作发布金昌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标识、主题曲MV和文创产品,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旋律。
在“有效”上促共识。深入挖掘金昌工业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金昌特有的鸳鸯池文化、沙井文化,倾力打造“四月八”民俗文化节、“梨花诗会”、永昌县毛卜喇“卍”字灯城传承体验、“社火秧歌闹新春”、“非遗过大年”等文化活动,创排《盛世中华》《同心共舞》《圣容赋》等优秀文化作品,原创儿童剧《嗨!我是小五》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二等奖,不断引导各族群众讲好中国故事、团结故事、身边故事。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携手奋进齐奏同心曲
金昌市坚持把大力促进“三交”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途径,把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作为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融入河西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健全甘青新蒙四省(区)八市(州盟)联创共建机制,积极探索跨区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路径。
搭建铸魂育人新桥梁。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研讨活动,开展主题演讲比赛、民族团结故事分享活动,常态化组织广大师生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学习观摩。依托甘青新蒙四省(区)八市(州盟)工作机制,牵头组织各族青少年来金开展交流研学,举办西北五省区青少年轮滑联赛,在各族青少年心中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
拓宽互嵌发展新渠道。大力实施“红石榴”促就业行动,组建“招工小分队”赴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等民族地区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并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书》。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136家企业为天祝县、积石山县提供就业岗位47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200多人。广泛开展“红石榴促就业”访企拓岗活动,组织冶金学院优秀毕业生支援国家建设。举办全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组织720名各族各行业职工参加,提升专业技能。打造“红石榴一家亲”党建特色品牌,建立红石榴驿站、志愿服务队、宣讲室25个,着力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切实让各族群众“想在一起、住在一起、融在一起”。
创新促“三交”新平台。举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骨干培训班,实现全市导游讲解员培训全覆盖。规范全市8家A级以上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的讲解、导游活动,拓展“金武张海阿”三省五地(甘肃金昌、武威、张掖,青海海北州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旅游一体化,推出科普研学游、文化古迹游、红色教育游等20条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1150万人次,推动以旅为媒、以旅促融,促进各族群众增强交流、增加信任、增进团结。
产业共兴铺就致富路
金昌市始终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用发展的思维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民族工作问题、用发展的成果促进民族团结,不断夯实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基础。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市企融合不动摇,充分发挥镍铜钴战略资源优势,全力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做大经济总量,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增长13.6%,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6%,连续8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36个月位列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37元、增长5.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59元、增长8%,增速位列全省第三;连续12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民族团结事业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聚焦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强县域、美乡村、促融合,工农互补、城乡互促,以市企融合引领城乡融合,巩固拓展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成果,实施创新模式、示范性工程57项,“村居融合”改革完成3个,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54%,不断提升城乡融合质效。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拆除破旧房屋1305院,新建农宅1971院,完成户厕改造2126座,建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38公里,打造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2个,2323户群众搬进了新房子,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让各族群众更好享受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
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金昌市认真落实支援民族地区发展各项政策措施,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帮扶武威市天祝县,在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开展“光明学堂”送文化赠书等结对共建活动;金川集团投入1.1亿元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展(支持灾后重建920万元),投入1370万元支持西藏定日县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设立100万元“金川奖学金”。今年,金昌市、金川集团与临夏州签订《深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推动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工业经济互利发展、强化各族群众互嵌发展等方面,推动三方合作,共同探索打造散杂居地区与民族地区区域协作的典型样板。
近年来,金昌市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先后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个、模范个人8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2个、模范个人30名、示范家庭19个,累计培育命名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8个。
新时代同心筑梦,新征程凯歌以行。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昌市将锚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鼓足干劲、大胆创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昌篇章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3日打造特色品牌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我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 2024年12月05日兰州市城关区积极构建“1+3”多维育苗机制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质效双增”
- 2024年12月05日【榜样的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扬青春动能 绽放团结之花——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河西学院招生就业处
- 2024年12月01日奔赴一场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甘肃代表团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