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社会新闻

十年大开发铸成兰州绿屏(图)

 2010/01/13/ 15:48 来源:每日甘肃网—鑫报
  绿色铸造兰州生态大改观

  从1棵树到1.5亿棵树,从漫漫黄土到满目苍翠,兰州南北两山的绿化走过了一个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时间进入到2000年,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隆隆鼓声,兰州全市上下按照朱镕基总理1999年视察时提出的用3年时间实现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并将此项工程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性工程来抓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市上下全员参与,全民动手,采取全社会办林业的举措,开展大规模的南北两山绿化造林工程,为此,兰州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已达74.7%,初步形成城市的两道绿色屏障,水土流失严重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今天的南北两山已累计完成绿化面积58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植物种类已达59科139属248种,脊椎动物共76种……从最初皋兰山上的一棵树和黄河白塔山上的7棵树到今天的1.5亿棵树,南北两山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人工森林生态体系,昔日的“黄土坡”,正在被生命的底色——绿色一点点浸染。这一成就得益于兰州市民的努力,得益于西部大开发中全国人民的送树苗和草种。

  随着南北两山绿化成效日渐明显,内地及中外客商普遍赞扬兰州市美了,天空蓝了,鸟儿多了,使兰州的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得到了很大改观。如今,在南北两山,已形成了许多避暑纳凉的自然旅游景点。古树成荫,风景秀丽的五泉山;苍龙昂首的皋兰山;大禹治水的九洲台;以丹霞地貌著称的仁寿山“天府沙宫”;徐家山中正岭中正碑、中日友好纪念林、西固的杏胡台、元峁山等,都以林木葱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花香鸟语而闻名,成为兰州市民旅游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最佳去处。尤其是夜登兰山公园三台阁,俯视城区,万家灯火,繁如银河,别有情趣。在此基础上扩大林地面积,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不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林业经济战略,实现林业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借以辐射并带动全流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母亲河,保护中下游地区人民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用生态经济打造西部名城

  “如今,站在山巅放眼望去,满眼多了一分生机,少了一分苍凉,这一成果不仅得益于兰州历代市民的付出,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兰州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杨主任介绍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直被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和切入点,基于此,国家对兰州南北两山的绿化建设极为重视,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国家投入南北两山绿化专项资金达4.6亿元,为配合这一措施,省市两级政府筹措配套资金2亿元。”

  巨额资金的投入,再加上兰州人百折不挠的努力,兰州已今非昔比,由于两山绿化效果日渐明显,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兰州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绿化的不断推进,一些承包单位纷纷建起了林业基地或山庄别墅,提供餐饮娱乐,棋牌健身,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吸引市民前去休闲度假。而基于兰州市河谷城市的高密度建设和绿地休闲空间偏少,南北两山的山庄别墅也成了人们观景休闲的好去处,两山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人上山游玩。据测算,两山绿化每年可产生总效益4.82亿元,其中经济效益1.6亿元、生态效益2.7亿元、社会效益0.52亿元。至今,南北两山已略显苍翠,虽不能称之为郁郁葱葱,但也早已不是赤黄遍野,年降尘量由1981年的每平方公里35吨下降到20吨左右,大气污染大大减轻,降雨量则有所增加,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留住了更多的投资者,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兰州的“两山绿化”是全国人工造林的典范,已成为兰州市的一张“名片”,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其影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绿化本身。然而兰州人并不满足于这些。将来的兰州,现在见不到,但能想像得出,肯定会比今天更美。记者 张小燕/文 郗建农/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