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视界】探索中国独特的影视语言——访甘肃走出去的著名纪录片导演周兵

 2019/06/12/ 06:3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莉

  “情景再现”不是虚构历史

  记者:纪录片强调真实,在大量运用“情景再现”时,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边界,您怎么把握?

  周兵:边界实际上不存在。我觉得大家混淆了一个概念,比如纪录片的边界是什么?纪录片传递的是真实的信息。国际上有个很简单的分法,虚构和非虚构,虚构的是电影,但是电影的技术、方法,我们可以拿来用。我只是在用这种技术,没有去虚构一段历史情景。

  记者:对人物进行典型化,不违反写实的规则吗?

  周兵:不违反。因为我觉得对人物可以有一个推演和感悟,这本来是中国艺术很有意思的一个方面。比如,我拍常书鸿也好,拍梅兰芳也好,我要找到一个我理解的艺术化的东西,这本来是真实的,你说这主观吗?因为我这个人是客观存在的,我没有编事实,我只是说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他的情感是真实存在的。

  尝试东方审美与影视技术结合

  记者:请谈谈您的纪录片创作理念,“用影像传播中华文化,打造出被世界认可的东方审美方式”。

  周兵:这是我十几年前就在构想的。那时候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做新闻,我发现自己最喜欢历史文化,而且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喜欢。我是个很幸福的人,30多岁,我决定用纪录片传播历史、文化、艺术,目标定下来,到现在我没怎么改变过。后来,我就想,我得提出内心的目标和想法,前半句话是我30多岁提出来的,后半句话是我40多岁提出来的。在全世界的影视语言体系里,好莱坞、欧洲、日本电影都有语汇。我个人认为,中国到现在还没有自己成熟的影视语汇,我就想这辈子能不能干成一件事,中国式的审美、东方式的审美能不能嫁接到影视技术的语言里,让全世界,至少让中国人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审美、中国的趣味的东西。

  记者:“东方审美方式”很抽象,在您的作品里是如何体现的?

  周兵:我为什么拍《穿越丝路的花雨》这么兴奋,因为《丝路花雨》从敦煌壁画和雕塑里提取审美元素、造型、动作,转化成舞台艺术——敦煌舞,是中国独有的。我现在也是这样,从中国古代的绘画、诗歌,尤其是宋元山水画里找到审美主张、色彩、构图,最后嫁接到现代影视技术上,完成作品制作。张艺谋的电影《影》已经在做这个。如果让我再拍一次《敦煌》,我可能就会用自己主张的这种方式去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