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穿梭于地铁与人海——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首日见闻

 2019/06/24/ 04: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薛砚

穿梭于地铁与人海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首日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地铁开了,不去体验一下吗?”“你家离地铁站近不近?”“乘地铁怎么办卡?”……6月23日上午,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地铁”成为兰州市民谈论最多的话题。

  各个站点内外人潮涌动,市民们手持最新的地铁卡或手机APP,轻松刷卡进站,一张张激动、兴奋、幸福的面孔穿梭其中。

  站台上,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想要捕捉地铁驶进站台的瞬间,车厢内的乘客则摆出各种姿势合影留念。兰州地铁4G网络全覆盖,市民们的“地铁打卡”作品可以第一时间晒到微信朋友圈。

  这边有人手机刷屏,另一边则有人认真读报。23日当天,《兰州晨报》在各站点共投放10万份《地铁时代》特刊,市民们坐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座椅上,在车厢内充足柔和的灯光下,回顾兰州地铁建设大事记,阅读乘车小攻略。

  地铁站越来越热闹,人群川流不息,但身处地下的人们却并没有觉得闷热,反而觉得丝丝清凉。所有人可能都想不到,作为人流密集的地铁车站,兰州地铁却没有空调!其实,这是承担总体设计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的设计亮点之一。

  众所周知,兰州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之一。针对兰州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低、湿度小、空气干燥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特点,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依托已成功申请专利的“地铁车站无冷源空推通风系统”,为兰州地铁设计采用了直接蒸发冷却式的地铁通风降温体系。这一创新完全依靠水的热量交换来实现制冷,无需人工冷源,更不用大量耗能,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正是在一项项科学、人性化的设计支撑下,地铁给市民们带来了令人惬意的便捷舒适,让每张笑脸背后有了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兰州地铁不仅有着“硬科技”,还有“暖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铁客流量不断加大,但乘车环境依旧井然有序。记者注意到,无论在车站出入口、安检区、检票闸机、地铁候车区还是上下扶梯口处,都有一群着装一致、面带微笑的年轻人为乘客提供各种服务。

  西关站售票区前排起了长队,地铁站务员耐心地为需要办卡、下载手机APP及使用自动售票机购票的乘客答疑解惑,同时还细心地为老年乘客备好座椅。

  地铁安检任务十分繁重,下午1时,西关站安检区安检员正手持金属探测仪对乘客进行检查。记者初步估算,短短5分钟内,安检区共有116名乘客进站,但安检程序依旧严谨有序,安检员没有放过任何可疑情况,为广大乘客营造了安全的乘车环境。

  “您好,您的包中有水杯,麻烦在这里进行检测。”“您好,您的卡片刀属于地铁严禁携带物品,请您上交该物品。”西关站安检区内,安检员将乘客的水杯放置在液体安全检测仪上,检测合格后才予以放行,发现违禁品后也当即没收。

  “上下扶梯,请抓稳扶好,注意脚下安全……”这句话,21岁的志愿者王瑞虎已经重复了无数遍,但他并不抱怨,恰恰相反,他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王瑞虎是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大二的学生,半个月前开始在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实习。开通第一天,他被分配到文化宫站担任志愿者,负责乘客引导咨询服务。

  从早上8时到下午1时,王瑞虎连口水也没喝,已经错过饭点的他还在耐心地给一位老人解释行车路线。

  “准备了这么久,我们希望能为乘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今天不少人都说自己是第一次乘坐地铁,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有最好的乘车体验!”王瑞虎说道。

  随着乘客大量拥入,地铁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着。一道白光闪过,地铁快速平稳地穿城而过,将永久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兰州的地铁时代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