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甘肃新增国保单位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52处

 2019/10/18/ 13:2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施秀萍 图片由省文物局提

  每日甘肃网10月18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50处)。甘肃省新增国保单位22处,其中,西狭古栈道遗址及题刻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狭颂摩崖石刻,更名为西狭古栈道及摩崖石刻。此次,新增国保单位包括古遗址5处、古墓葬1处、古建筑9处、石窟寺和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处。至此,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52处。

  根据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甘肃省于2018年7月启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在组织市县文物行政部门对辖区内文物资源认真梳理的基础上,甘肃省文物局按照价值优先、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的申报原则,经组织专家查阅资料、现场踏勘、审核论证,最终研究确定推荐61处不可移动文物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评审后报国务院核定公布,我省推荐申报的22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其中21处进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处并入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甘肃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全部不可移动文物标准分类,地域分布基本均衡,集中反映了甘肃省近几年文物事业发展和保护研究成果。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52处,其中古遗址50处、古墓葬11处、古建筑53处、石窟寺及石刻2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4处。庆阳市(23处)、酒泉市(21处)、张掖市(19处)、天水市(18处)、武威市(13处)和平凉市(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列市州前五位,武威市凉州区(10处)、张掖市甘州区(9处)、华池县(7处)、民乐县(6处)和瓜州县(6处)分列县区前五位。

  链接:

西灰山遗址

  西灰山遗址位于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菊花地村北3500米处的戈壁滩上,为西城驿—四坝文化,距今4000-3400年。遗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400米。遗址保存基本完整,文化层堆积厚,包含物丰富,为全面认识和研究我国西北地区西城驿—四坝文化的特征、分期、年代、源流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西灰山遗址全景。

西灰山遗址文化层。

石家及遇村遗址

  石家及遇村遗址位于庆阳市宁县早胜镇西头村至遇村的塬上,遗址面积约37.8万平方米,有仰韶、寺洼、西周、东周等不同时期文化堆积,文化层厚0.34-2米。从2014年开始,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房址、窑址、灰坑、殉马坑、路基、枯井各类遗迹现象800余处。2019年2月,宁县石家墓地·遇村遗址考古初评入围“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家及遇村遗址出土文物。

毛家坪遗址

  毛家坪遗址位于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村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面积约60万平方米,年代从西周晚期延续至战国,出土青铜容器、青铜兵器、陶器500余件。毛家坪遗址极大丰富了周代秦文化的内涵,完善了甘肃东部秦文化的编年,为探讨秦人西迁年代提供了重要佐证,对研究中国郡县制起源以及秦代独特的车马文化有重要意义。 

毛家坪遗址全景

毛家坪遗址出土青铜簋。

马鬃山玉矿遗址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镇,包括径保尔草场玉矿和寒窑子玉矿两处遗址。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面积600万平方米,年代为战国至汉代,调查发现地面遗存383处,发掘清理房屋、灰坑、石料堆积200余处,出土陶器、石器、铜器、铁器、玉料、石料、皮革和动植物遗存等;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面积50万平方米,年代与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大体相当,有矿坑、斜井、石料堆积、防御型建筑等遗迹,该玉矿在明清时期仍有过开采。马鬃山玉矿遗址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一批集采矿、选料、防御等于一体的采矿聚落址,对研究玉矿开采及相关的采矿技术、选料技术、行业组织、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马鬃山玉矿遗址航拍图。

2012年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发掘区。

小川瓷窑遗址

  小川瓷窑遗址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宝积乡小川村磁窑沟内,主要由黑石岘窑址、大水沟窑址、老瓷窑窑址、靖远陶瓷厂旧址和任氏祖墓群五部分组成。小川瓷窑烧造时间早,烧窑史历经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没有中断,具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积层,是研究古代、近代北方民窑体系最完整的窑址。生产的器物在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不拘一格,融汇了瓷州窑、耀州窑、山西诸窑口和景德镇等窑口的特点,形成了独特丰富的釉彩,创烧出各式各样的器形和变化多样的绘画装饰手法,是最朴素的陶瓷艺术宝库。

小川磁窑沟全景。

黑石岘窑址出土瓷器标本。

吴挺墓

  吴挺墓位于陇南市成县城关镇石碑村,建于庆元四年(1198年),为南宋利州西路安抚使、武功郡开国公吴挺之陵园。吴挺墓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布局完整,结构规整,遗存包括吴挺墓和墙垣、门址、石刻、神道、神道碑等。吴挺墓神道碑由整块巨大青石雕刻而成,高4.38米,宽1.92米,厚0.47米,碑身正面碑首篆额“皇帝宸翰”四字,镌刻宋宁宗赵扩亲书的“世功保蜀忠德之碑”,碑身背面为吴挺墓表,篆额“世功保蜀功德之碑”,墓表全文7680余字,详尽记述了吴挺的家世和功绩。

吴挺墓。

神道碑。

福津广严院

  福津广严院俗称“柏林寺”,位于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柏林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寺院始建于北宋,早期规模宏大,后毁于山洪,南宋时重建,清雍正年间进行了修缮。现存山门、东厢房、西厢房、前殿4座建筑,存有宋元丰元年(1078年) 《敕建广严院碑》、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新修广严院记》碑刻各1通,古柏3棵。

福津广严院全景。

福津广严院《敕建广严院碑》。

武山圣寿寺

  武山圣寿寺又名武山官寺,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南关村,始建于元代,经明、清、民国历代维修。原建筑规模较大,分上、中、下三院,现存中院的大殿及其左右配殿,建筑面积约476.33平方米。大殿又称燃灯古佛殿,大式木作,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较多的保留了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壁画和彩绘皆为明、清代表作。大殿两侧连建单檐歇山顶左右偏殿,各三间。武山圣寿寺是研究西北地区元代佛教建筑、文化的重要资料。

武山圣寿寺鸟瞰图。

武山圣寿寺大殿。

正宁文庙大成殿

  正宁文庙位于庆阳市正宁县永和镇,元代至正(1341-1368年)年间初建,清乾隆二十五年重修,现存文庙大成殿,建筑面积176.26平方米,面阔五间17.28米,进深五间10.20米,高9.76米。该殿明间、次间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前后搭牵用四柱,山面为六架椽屋分心前后搭牵用六柱。室内四椽栿两端为下平槫,其上为平梁、上平槫,梁中树立侏儒柱,柱顶部施丁华抹颏栱,两侧用叉手,各槫下均施襻间,各襻间均施一朵十字隔架铺作。正宁文庙是研究甘肃宋元建筑承袭、发展演变的珍贵文物遗存。

正宁文庙大成殿。

张掖东仓

  张掖东仓又名永丰仓、甘肃仓、大仓,位于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东仓巷内。始建于明代,一直沿用至今。现存仓廒共计9座,自南向北一字排列,建筑面积1981.53平方米。每座仓廒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其墙体为土坯砌筑,仓廒底层为木板结构,还有专门排泄雨水的设施,结构布局严谨,设计科学合理,对研究明清时代粮仓建筑形式及西北地区经济、政治、军事、历史等有较高价值。

张掖东仓全景。

张掖东仓内部结构。

静宁文庙

  静宁文庙位于平凉市静宁县静宁一中校园内。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修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建筑整体形成。静宁文庙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由中、西两条轴线构成,坐北向南,对称布局,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中路以大成殿为中心,由南向北依次为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大成殿两侧为两庑,与大成殿相连,大成门东西两侧分别为名宦祠和乡贤祠,均与大成门相连;西路为学宫区。静宁文庙布局独特,建筑精美,是明代地区学宫建筑的杰出代表。

静宁文庙鸟瞰图。

静宁文庙大成殿。

永昌北海子塔

  永昌北海子塔又名观河楼塔,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北侧北海子公园内。北海子塔始建于明代,清代修葺,为七级八角实心砖塔,塔体高29.96米,建于高3.06米的塔基上。塔体形制为八面棱柱状,八棱八面,共分七级。相邻各面,一至三级上下交错开龛,龛内原有彩塑佛像,现已无存。塔身宝顶为绿釉瓷制圆柱形,上覆铁刹。层层飞檐上翘,檐砖叠涩挑出,塔角外展,每角塔脊置琉璃兽头作饰,角下悬挂风铃。塔座东西两壁原镶嵌有“光东阙”“定西戎”的砖制阳刻浮雕匾额,后因维修取下,收藏于永昌县博物馆。

永昌北海子塔全景。

天水纪信祠

  纪信祠全称“汉忠烈纪将军祠”,又名“天水城隍庙”,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大城什字东北角,是祭祀西汉名将纪信的庙宇。纪信祠始建于金代,经明、清、民国多次维修扩建,现占地3500平方米,东西最宽23米,南北长152.2米,三门四进,包括南北中轴线建筑和轴线两侧的建筑,主要有木牌楼、砖雕门楼、五凤楼及钟鼓楼、西看楼、拜厅、献殿、大殿、寝宫等。

纪信祠正门木牌坊。

纪信祠通廊。

张掖高总兵宅院

  张掖高总兵宅院,又称高总兵府,位于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83号,为清康熙年间凉州镇总兵高孟府邸。该建筑坐北向南,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式古建筑群。院落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22米,南北长83.43米,占地面积1835.46平方米,建筑面积1415.05平方米。沿中轴线分布有一殿、二殿及后楼等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为东西厢房。整个院落除第一进院落东西厢房无存外,其余建筑保存完整,是研究清代张掖政治、经济、军事、及其建筑文化的实物遗存。

张掖高总兵宅院鸟瞰图。

张掖高总兵宅院西厢房。

天祝东大寺

  天祝东大寺位于武威市天祝县赛什斯镇东大寺村,为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道光八年(1829年)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建。建筑总体布局为左、中、右三路,现存鲁家堪布囊欠等15座单体建筑。中路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左右耳房、前院左右厢房、过厅楼、后院左右厢房及大经堂等9座建筑;右路沿中轴线主要建筑有望河楼、囊欠及前后院左右厢房等5座建筑。东大寺是天祝县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藏传佛教建筑群,建筑采用汉式建筑风格,并与藏传佛教坛城布局相结合,建筑布局及结构独特,兼具民居建筑特色。

天祝东大寺全景。

东大寺大经堂内东壁《西游记》壁画。

河峪摩崖石刻

  河峪摩崖石刻又名《东汉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河峪关颂》,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县恭门镇河峪村。河峪摩崖石刻为东汉桓帝和平元年(150年)由赵億镌刻,距地面约0.65米,残高约2.5米,宽约1.1米,字体为阴刻古隶书。额为单独古隶“汉”字,字径约25厘米,碑文共15列,每列约18字,字径约6厘米,共约270字,现存可辨者116字。主要记载了东汉汉阳郡太守刘福善政亲民及率领民众整修关陇古道,施惠于民的显著政绩和历史事实,书法体现了书体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鲜明特点,是汉字演进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

河峪摩崖石刻全景。

河峪摩崖石刻。

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又称下窑石窟,位于酒泉市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侧的黑石山崖上。开凿于北朝时期,后经宋、西夏、清代重修,距地面三十多米,原开凿11个洞龛,从南到北分为三段,现存中段4个洞窟。1号窟残存三分之一,壁画已毁;3号窟内无壁画和造像;2号、4号窟保存较好,有西夏时期造像和壁画,题材为文殊变、普贤变、净土变等。

 马石窟全景。

昌马石窟四号窟壁画。

童子寺石窟

  童子寺石窟位于张掖市民乐县民联乡翟寨子村。石窟开凿于童子坝河东岸的崖壁上,时代可能早至十六国时期,北朝、唐代曾进行过修治,清代中晚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绘。童子寺石窟分南北二区,现存洞窟8个,主要洞窟为3座中心柱窟,窟中壁画自下而上叠加覆盖,有的多达五层,表层壁画主要是藏传佛教和《西游记》故事内容,另有部分道教题材,对研究十六国北朝以来河西石窟的开凿、佛教传播以及明清时期童子寺藏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童子寺石窟全景。

童子寺石窟七号窟壁画。

山城堡战役旧址

  山城堡战役旧址位于庆阳市环县山城乡,东至冯岔沟,西至代家原,南至八里铺,北到哨马营,东西宽约8千米,南北长约15千米,面积约120平方千米。1936年11月21日,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红二方面军的配合下,经过一夜激战,全歼国民党胡宗南部第七十八师二三二旅及二三四旅两个团,史称“山城堡战役”。这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旧址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甘肃省党史教育基地。

山城堡全景。

山城堡战役指挥部旧址。

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庆阳市环县洪德乡河连湾村,修建于民国初期,东西宽38米,南北长48米,面积约1824平方米。旧址共分两部分,南院旧址院落建筑面积278.8平方米,现保存遗留3间上房、12间厦房,是当年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马锡五、副主席朱开铨等住宿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典型的陇东地区民居建筑。北院旧址院落原为简易民房,后损毁, 2001年在原址修建了展厅,现有陕甘宁省委省政府展览、习仲勋在环县等展览。

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全景。

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尕路田大房子

  尕路田大房子系西道堂所属十三座大房子之一,位于甘南州临潭县古战镇尕路田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合院式布局,属 “庄窠" 式庄院,四周有夯土围墙,东西宽28.6米,南北长31米,墙体底宽1.5米,顶宽0.8米。院内有环绕三面的土木结构二层楼,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回廊组成,计有大小房间54间。尕路田大房子的布局、形制、功能及其使用对研究西北地区的建筑史和民族文化具有较高价值。

尕路田大房子主楼。

尕路田大房子游廊。

西狭古栈道遗址及题刻

  西狭古栈道位于陇南市成县,建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共7处,由东向西分布于长达3公里的深山峡谷内,依次为西狭狭口栈道遗址、躬身崖栈道遗址、黄龙潭栈道遗址、保仁寺河坝栈桥遗址、石门栈道遗址、西狭十渡栈道遗址、西狭西口栈道遗址。《西狭颂》碑文内对其作了详细的记载和描述。西狭题刻位于距西狭颂摩崖石刻约一公里处的南侧崖壁上,主要有汉将题刻、吕蕡题名、吕大忠题记、西狭西口摩崖石刻等。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将西狭古栈道7处遗址和4处题刻题记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狭颂摩崖石刻,更名为西狭古栈道遗址及题刻。

西狭狭口栈道遗址全景。

《吕蕡题名、吕大忠题记》。

  (图片由省文物局提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