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挪穷窝走致富路 补短板奔向小康——甘肃省做好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工作综述

 2020/11/10/ 08:2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吕霞

挪穷窝走致富路 补短板奔向小康

——我省做好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工作是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基础和环节,对脱贫攻坚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我省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工作严格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对标对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既定完成时限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扎实成效。

  所有搬迁贫困群众实现了产业扶持全覆盖

  脱贫攻坚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债券等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资金289.39亿元,人均补助5.77万元。截至目前,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所有搬迁贫困群众基本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10.3万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22个大型安置点教育医疗补短板项目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省发改委副主任翟建军如是说。

  据统计,2018年至今,国家累计下达我省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任务6.02万亩,涉及调剂资金180.6亿元,调剂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我省“两州一县”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自然资源支撑和保障。农村危房改造方面,2018年至今年累计下达补助资金37.6亿元,完成11.77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全省实现了现有存量危房改造冲刺清零,贫困农户住进了“安全房”“保命房”。 农村公路建设方面,2018年至2019年累计完成“畅返不畅”路段整治任务0.6万公里;今年完成自然村组道路建设任务1.5万公里。全省实现了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全省农村饮水2018年至今年累计完成投资76.74亿元,截至目前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0.94万处,覆盖464万户、1907万人;引泉、小电井、大口井及水窖等分散工程覆盖28万户、117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1%和88%,对照现行贫困退出验收标准,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均已达标。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38%,实现了农村电网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型升级;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农村用电真正步入了“动力时代”。

  将民生工程做成了“暖心”工程

  我省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专责工作组的主要职责是督促贫困地区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危房、农村道路、农村饮水、乡村文化旅游、通光纤宽带和4G基站、动力电供电能力和户均容量提升等基础设施整体规划落实。事实证明,工作组没有辜负担负的使命。工作组制定制度方案,以精准之策夯实基础设施脱贫攻坚基础:重点督促指导饮水、住房安全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村组道路建设等专项提升行动和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将全省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分解到县、乡、村;编制《甘肃省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月报》,既有项目进展,又有数据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列出问题、责任、时限清单,细化整改措施,强化责任导向,以决战之势强力推进基础设施脱贫攻坚工作。

  “自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87.76亿元,支持175万户农村群众实施危房改造,解决了近七百万人住房安全问题。十年来,全省数百万贫困农户住上了安全房,住房安全的全面提升促使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振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信心,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省共同努力下,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取得了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排名靠前的好成绩,获得了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的表扬激励。”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火宏告诉记者。

  省文旅厅副厅长周奉真介绍,近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依托重大惠民项目的实施,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暖心”工程。争取“村文化活动设备购置”扶贫资金1.455亿元,计划完成7275个行政村的设备配备,实际完成了8223个行政村的设备配备。完成了6220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638个贫困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任务,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幸福指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综合性扶贫措施,是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易地扶贫搬迁来讲,完成搬迁建设任务只是第一步,后续扶持是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

  翟建军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省发改委将全省49.9万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以易地扶贫搬迁促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全省指导市县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结余资金,依托安置点及周边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光伏扶贫、乡村旅游业、家庭手工业、农村电商、乡村物流、家政服务业等,推动产业增产增收和提质增效,解决贫困群众“靠什么脱贫”问题。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下,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我们把稳定就业作为搬迁群众‘稳得住’的主要出路,省政府出台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奖补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坚持‘扶上马’并‘送一程’,多措并举、拓宽渠道,着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特别是今年,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全省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巩固提升方案》,指导市县通过劳务输转、技能培训、公益岗位、扶贫车间、以工代赈等多种措施,按照‘一对一、人盯人’的办法,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省人社厅今年也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将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作为劳务输转的重点,帮助指导市县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务工难的问题。到今年6月底,全省已经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每户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翟建军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