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春暖花开,来到甘谷县六峰镇在城王村木雕手艺人王勇家,还未踏进院门,空气中夹杂的淡淡木香便扑面而来。
原来,这里不仅是王勇的家,更是他挥刀雕刻、传授技艺的地方。
走进院门一看,大大小小的木艺作品摆满院落,精致圆润的如意、栩栩如生的盘龙、古色古香的雕花屏风……王勇正在工作室里忙碌着,一把锯刀、一根木槌、几号刻刀,手起刀落间,一件艺术品就诞生了。
谈起与木雕的缘分,王勇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十分喜欢绘画,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自己都能画得栩栩如生,再加上当时经济状况不好,家里人送他到当地木匠家中做学徒。
“过去,木匠是个非常热门的行业,每个乡镇都遍布着匠心巧手的师傅们,家家户户都以送孩子去当学徒为荣。”王勇说,随着机械化生产发展和普及,木匠的工作逐渐被机器所取代,有木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形下,王勇如何从学徒一步步成长为甘谷木雕省级非遗传承人?
谈及此,王勇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1993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当学徒的王勇结识了甘谷木雕艺人何遂保,开始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木雕。
“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赖以生存的手艺和喜欢的绘画还可以这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那以后,我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真正的木雕艺人。”王勇笑着说,1994年,自己独自前往福州市长乐县学习南方木雕技艺,后来又被中国古建公司选中,前往马来西亚新山市修复柔佛古庙。
“在那个年代能有机会出国是十分难得的,我十分珍惜。”王勇说,在马来西亚的两年里,除了雕刻和木工工作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观看其他木雕大师工作,和他们交流。
在王勇看来,木雕的艺术世界是无止境的。在和全国一流木雕大师在一起工作的两年里,他的眼界和技艺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木雕技艺。
回国后,王勇凭借着对木雕技艺的执着追求,回到家乡甘谷潜心传承发扬甘谷木雕艺术。多年来,他雕刻的作品相继亮相各大展览会,《花轿》《扇面》也被评为全国木雕工艺银奖,而他本人也于2015年获得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每当看到一块块普通木头通过精雕细琢变成艺术品时,我就十分开心和满足。”王勇说,这是一门苦活,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审美能力,相比机器雕刻,手工雕刻更有生命力。
现在的王勇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他每天除了带领徒弟们学习木雕技艺,还要到甘谷木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指导贫困户雕刻技艺。“木雕艺人是中国传统手工的代表,木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人喜欢上木雕,让手工技艺活起来、传下去,更具生命力,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王勇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1月06日【我的2019】陈世三:坚守与传承木雕艺术
- 2018年06月10日【我奋斗 我幸福】甘谷县张宏刚:木雕里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