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记者在一线】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温度”进课堂

 2023/01/04/ 09:09 来源:奔流新闻·兰州晨报 记者 曹勇

  “二十大关键词有哪些?”日前,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3)班教室内,三十多名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老师苏国锋的讲解。“中国式现代化!”“科教兴国!”“教育公平!”……随着苏老师抛出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连日来,像高二(3)班这种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主题班会活动在全校各个班级不断举行,而且很多班级还创新班会课形式,以同学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2日,肃南一中学术报告厅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才艺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学生以“中华儿女大团结,激情昂扬庆盛会”为主题,通过表演舞台剧、情景对话、歌舞小品等,展现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

师生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也正式开启了全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全国政协委员、肃南一中副校长贺颖春告诉记者,学校的青年学子以团支部为单位,纷纷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 重温历次党代会”专题学习、“百年团史青年说”专题教育活动,创作出100余份手抄报、12幅黑板报,向同学们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贺颖春告诉记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加快建设学校高质量发展体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营造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文化氛 围,结合实际凸显数学基础学科的支撑性意义,肃南一中数学学科组于11月14日启动了第三届数学文化周系列活动。活动分为编办数学手抄报、黑板报、几何模型手工制作、初中运算挑战赛、高中思维挑战赛、初高中闯关赛等多个项目。活动结束后,数学学科组对本届数学文化周作了全面详细的总结,希望全体同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发扬数学精神,延续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走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据记者了解,针对肃南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点和重难点开展调查研究,为促进该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可参考的一手资料,同时通过劳模示范带动,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为提高肃南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献计出力,肃南一中还依托“一会一处一所”(肃南一中工会和科信处、肃南县裕固族教育研究所),成立了“贺颖春劳模工作室”。

学生才艺展示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独立成章阐释,这是党中央将教育发展赋予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重要的地位意义。”贺颖春告诉记者,作为在民族地区从事了30年教育工作的政协委员,她亲历见证了十年来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一些好政策在地方落地生根。2015年,肃南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通过国家认定,全县标准化学校统一达标;借助教育现代化建设,肃南基础教育走上了共享理念下的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改革之路,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优质的教育,牧区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截至2021年8月,人口仅一万多人的裕固族中就走出了16位博士。

  记者手记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不久前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大,分明是有“温度”的。

  在肃南一中,处处能感受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强大“气息”,虽已是山城肃南寒冷季节,但党的二十大精神犹如一缕和煦春风吹拂着校园,令全校师生倍感振奋。手抄报、黑板报、舞台情景剧、兴趣小试验等,无一不是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入心入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教师职业最神圣的职责所在,新教师入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值日领导推门课为常态化课堂教学督导平台,以及劳模工作室的成立,无一不是肃南一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向着建设民族教育品牌学校目标奋勇拼搏的生动实践,更是该校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之举。

  “人民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扣好走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当好学生健康成长、风清气正的引路人。”诚如肃南一中校长贾镇南所言,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贯穿到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的欢迎,也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比学赶超的劲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