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回眸2022】住“暖心房” 圆“安居梦”——全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为民实事圆满完成

 2023/01/13/ 08:2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洪文泉

【凝聚奋进伟力 谱写陇原新篇 喜迎2023年省两会】

【回眸2022】

住“暖心房” 圆“安居梦”

——全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为民实事圆满完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以前住在山上,生活很不方便,遇到下雨天,觉都睡不好。”天水市秦州区华岐镇白宋村村民宋来祥说,“现在搬到山下的安置点,出行便利,住得也安心。”

  宋来祥一家原先居住的白宋村,山体土质松软,群众民房老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去年,当地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群众搬迁到新建的集中安置点,让多年受地质灾害困扰的村民圆了“安居梦”。

  我省生态环境脆弱,地理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高发易发。2022年,我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对涉及甘南、陇南、临夏、平凉、天水、金昌、庆阳、定西、白银等市州部分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4400户群众实施避险搬迁工作,并将该工程列为省委省政府十件为民实事之一。

  2022年年初,我省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关于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各地乡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动员,开展摸底调查。按照“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原则,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会同各级各方全力协作,统筹安排资金,对照任务清单,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避险搬迁。

  面对疫情影响和财政压力,全省上下频道不换、靶心不偏、力度不减,明确“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置点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保质保量完成为民实事年度搬迁任务。

  为了减少地灾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甘肃将为民实事地灾搬迁纳入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范围,参照“10+5+‘N’”补助标准执行,即对每户搬迁群众补助10万元,每户财政贴息贷款不超过5万元,贷款利率不高于贷款基础利率,同时完善抵押担保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省、市、县财政按8∶1∶1的比例贴息五年。

  “从看设计图到搬迁入住,只用了10个月时间。这种钢架结构的住宅,建起来快,住起来也更安全。”天祝县祁连镇祁连村村民邓发斌说,装修的时候,城里的五六家装修公司拿着设计图来家里任由他挑选,家具商开车接他去武威市里选购家具,“住上好房子,腰杆都直了。”邓发斌高兴地说。

  改善生活条件,还要高质量发展。我省把地质灾害搬迁与生态移民、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安置规模统筹考虑交通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学校、医院、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搬迁群众出行更便捷、居住更安全、生活更便利。

  新年伊始,位于兰州新区的新康村里可谓“双喜临门”。35户避险搬迁群众领取不动产权证书,1600余户居民通上天然气。

  去年年底,2022年第八批舟曲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入住兰州新区新康村。搬迁入住现场,兰州新区自然资源局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已入住的35户避险搬迁群众现场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

  兰州新区作为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主要承接地,尽全力保障了舟曲县2257户地灾搬迁群众顺利入住。甘南州舟曲县2257户、陇南市宕昌县和礼县共500户、临夏州东乡县500户……截至目前,全省为民实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400户已全部搬迁安置,完成率100%。

  让群众享受到搬迁的“红利”,搬出大山、住进新房,甘肃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书写了最生动、最真实的民生答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