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激活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擎”——我省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系列报道之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实施强科技行动、建设创新型甘肃,人才是关键。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省着眼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科技人才结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目前,全省有专业技术人员61万人,研发人员达到5.5万人,现有在甘两院院士17人、“长江学者”34人、杰青59人、省级科技拔尖人才69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471人。“十三五”以来,先后有12名科技工作者获“何梁何利奖”,7名在甘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深化改革,让一流人才脱颖而出
只有长效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建设,才能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只有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为构建西部创新人才高地提供坚强保障。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营造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出台《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更加精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政策,鼓励青年人才领衔重大科技任务,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构建产学研全链条的人才发展格局,以“强人才”支撑“强科技”。
修订完善《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增加授奖总数,提高奖金额度,增设特等奖。科技奖励对区域科技进步与创新人才的激励导向作用更加明显,科技激励对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更加有力。
落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在部分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
出台《甘肃省省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
实施科技管理流程再造,重塑科技管理服务体系,为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做研究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
……
“近年来,我省突出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地位,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持续优化科技人才计划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体制机制,通过平台吸附、项目支撑、实践砺才、改革赋能,营造了有利于人才‘稳育引用’的良好发展环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荣说。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让更多的一流人才脱颖而出,全省科研院所、企业等同样在积极探索、实践。
金川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到实处,按照市场化经营原则,实施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下沉科研组织权,给予经营主体科研立项、团队组建、合作方选择、经费使用、成员激励自主权;在有效释放各经营主体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上,建立权责相统一的科研管控体系;针对创新群体和成果形式的不同,建立多层级的科技成果激励措施。一系列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科技创新的热情,各类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是知识传承、科技创新、人才汇集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省高校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不断产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重大科技突破,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创新人才,为我省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2022年,省科技厅确定兰州理工大学剡昌锋等100名科研人员为我省第一批科技专员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紧密结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激活创新潜能。
“科技专员工作是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通道,引导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省科技厅副厅长巨有谦说。
巨有谦说,科技专员工作的重点就是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化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强化服务战略科研科技力量建设,2022年全省高校立项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数、省哲社项目数分别占全省项目总数的67%、93.7%、84.8%。设立甘肃省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首批建设12个高校产业研究院,形成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新局面。
同时,我省积极探索设立高技能创新人才专项,推进学术和产业双导师制,加快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拓展引才引智渠道,“一事一议”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团队,通过“院校聘、企业用”柔性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产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引智平台的人才集聚功能。
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目前,我省高校科技研发项目占到全省项目总数的八成以上,增设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专业,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能化、材料、医药、生态等基础领域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成为全省自主创新主力军和打造“国之重器”的主阵地。
创新机制,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在肃南县皇城镇的配种站上,科技特派员安晓东组织开展细毛羊人工授精工作,通过品种改良、提升品质、科学养殖,每年能带动帮助农牧民增收1.7万元。
贺晓霞是奋战在庄浪县农技战线的一名科技特派员,长期从事种薯选育和科技研发工作。她带领团队通过营养液改良等技术措施,使“庄薯3号”等品种单株结薯数由1.5粒提高到40粒以上,并将生产周期由“一年一茬”改为“一年二茬”和“一年三茬”,实现了微型薯自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周年生产模式。
渭源县科技特派员农特产品技术服务团组长黄云波面对面、手把手给群众授课指导,还利用微信群、直播等网络形式,将困难问题解决在乡间田地。
……
经过连续多年的选派输送,如今,科技特派员已遍布陇原大地。他们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加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通过创新创业和技术带动,为各地农户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服务,为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让“创新之花”绽放沃野山川。
我省不断创新机制,优化组织管理方式,让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有用武之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完成重大科技任务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省科技厅制定出台《甘肃省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实施办法(试行)》,推行实施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支持由首席科学家引领科研团队在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实施“银龄计划”引导退休科研人员服务企业创新,让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有用武之地。
据统计,过去五年,我省共选派555名东西部“双地”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从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选派100名科技专员服务企业创新,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3月29日兰州市将举办“黄河之滨也很美”首届春季大型人才交流会
- 2023年03月22日榆中县千名人才下乡助春耕
- 2023年02月09日甘肃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举办
- 2022年06月28日让更多“千里马”驰骋陇原大地